2010年世界經濟曲折復蘇,油氣行業恢復性增長,需求迅速反彈,供應總體上升,價格高位運行。2010年是中國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收官之年,隨著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國石油工業再次取得驕人業績,石油產量穩中有增,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國際合作快速拓展,供應能力顯著提升,發展質量大幅改善,規模實力、盈利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為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經濟運行:實現效益顯著增長,上繳稅費再創新高
2010年,世界經濟觸底反彈,國際油價震蕩上揚,WTI全年均價為79.45美元/桶,同比上漲28.4%。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3%,主要用油行業企穩復蘇并持續向好。全年石油(原油及油品合計)表觀消費量達到4.49億噸,同比增長12.2%;天然氣消費首度突破1千億立方米,達到107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0.6%。全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集團”)、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石化集團”)、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中國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經濟效益顯著增長。
中國石油集團大力實施資源、市場、國際化戰略,加強產運銷儲綜合平衡,加大市場開拓,積極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加快重點工程和戰略項目建設,生產經營形勢明顯好于預期,業績大幅增長。根據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油”)年報,按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2010年中國石油實現凈利潤1398.7億元,同比增長35.6%;按照國際會計準則,實現凈利潤1399.9億元,同比增長35.4%。其中勘探與生產板塊實現經營利潤1537億元,同比增長46.4%;煉油與化工業務板塊受全年原油價格上升和國內成品油價格未完全到位影響,盈利空間收窄,實現經營利潤78億元,同比下降54.7%;天然氣與管道板塊實現經營利潤204億元,同比增長7.2%;成品油銷售板塊實現經營利潤160億元,同比增長20.3%。
根據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化”)年報,按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中國石化2010年凈利潤為707.13億元,同比增長12.8%。其中勘探及開采事業部收入達到1871.45億元,同比增長38.8%;煉油事業部由于進口原油價格大增削弱了盈利能力,利潤下滑42.4%,利潤率從2009年的4%下滑至2010年的1.6%。
2010年,中國海油海上油氣年產量首次突破5000萬噸油氣當量,建成“海上大慶油田”。根據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油”)年報,受產量增長和油價上漲的提振,2010年該公司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84.5%,達到創歷史紀錄的544.1億元。
與此同時,2010年三大石油公司上繳國家的稅費再創新高。中國石油上繳稅費1842.09億元,其中石油特別收益金為521.72億元,比2009年增長1.6倍;中國石化上繳稅費1572億元,同比增加18.3%,其中石油特別收益金為126億元;中國海油上繳稅費82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加111%,石油特別收益金177億元。三家石油公司上繳稅費總計3673億元,是同期利潤的138.6%。
勘探開發:原油產量首破2億噸,天然氣產量創新高
根據國土資源部發布的統計數據,2010年我國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11.5億噸,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約2.1億噸;新增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5945.5億立方米,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2875億立方米。截至2010年底,全國石油累計探明地質儲量為312.8億噸,剩余技術可采儲量為31.4億噸,同比增長6.5%;天然氣累計探明地質儲量為9.3萬億立方米,剩余技術可采儲量3.9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7%。
三大石油公司勘探開發成果顯著。年報顯示,2010年中國石油在鄂爾多斯盆地華慶和蘇里格、柴達木盆地昆北、渤海灣盆地興隆臺和歧口、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及塔中以及四川盆地川中等地區,落實了16個規模儲量區塊,為持續推進儲量增長高峰期工程奠定了基礎。根據獨立儲量評估機構的評估,2010年中國石油實現油氣儲量替補率1.32,其中原油儲量替補率1.02,天然氣儲量替補率2.02;原油探明儲量為112.78億桶(15.26億噸),同比增長0.1%;天然氣探明儲量為65.5萬億立方英尺(1.85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6%;探明已開發原油儲量為76.05億桶(10.29億噸),同比增長3.4%;探明已開發天然氣儲量31.1萬億立方英尺(8807億立方米),同比增加0.5%?!笆晃濉逼陂g,中國石油國內累計新增探明油氣地質儲量當量超過50億噸,獲6個超億噸級規模石油儲量區,形成7個千億立方米以上規模的天然氣儲量區,天然氣業務成為最具成長性的業務?!笆晃濉逼陂g,中國石油累計探明油氣儲量同比增長1.3倍,國內外油氣年產量從1.99億噸油當量增長到2.45億噸油當量。
2010年,中國石化加強綜合地質研究,增加勘探投入,優化部署,推進勘探開發一體化,鞏固資源基礎,強化圈閉儲備。在塔里木麥蓋提斜坡、塔河油田及濟陽坳陷等地區石油勘探獲得新發現,川東南和川西海相天然氣取得新進展;境內全年共完成二維地震23483千米,三維地震6373平方千米;完成探井621口,進尺1774千米。剩余原油可采儲量為28.88億桶(4.07億噸),同比增加1.1%;剩余天然氣可采儲量為64470億立方英尺(1825.83億立方米),同比增加4.3%;剩余油氣可采儲量39.63億桶油當量,同比增加2.0%。“十一五”期間,中國石化新增探明石油儲量13.3億噸,探明天然氣儲量6587億立方米;圈閉儲備進入良性循環,可鉆圈閉由70個增加到146個,面積由2042平方千米擴大到8759平方千米;原油年產量由“十五”末的3927萬噸上升到4256萬噸,5年累計生產原油2.08億噸;油田采收率從2005年的28.1%提高到2010年的29.6%,相當于增加了4.5億噸的地質儲量;天然氣產量由2005年的63億立方米增長到2010年的122億立方米,翻了近一番;建成了我國最大整裝海相氣田——普光氣田,實現了大牛地、川西中淺層低滲致密氣田的經濟有效開發。
在中國海域,2010年中海油通過自營勘探作業共鉆獲12個油氣新發現,并通過18口評價井成功評價了12個油氣構造。在合作勘探方面,獲得流花29-1深水新發現,并通過5口評價井成功評價了3個含油氣構造。2010年,中海油的儲量替補率高達202%,為200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全年中海油共有9個新項目投產(渤中3-2、渤中29-4、渤中19-4、曹妃甸18-1、渤中26-3、旅大32-2、潿洲11-1東、潿洲6-8和惠州25-3),開展了包括收購Bridas公司及鷹灘頁巖油氣項目權益等在內的多項重大并購,成功進入南美洲等資源豐富的地區,并首次涉足北美頁巖氣領域。同時,中海油還在南海深水勘探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先后獲得荔灣3-1、流花34-2、流花29-1三個深水發現,填補了中國深海油氣發現的空白?!笆晃濉逼陂g,中海油新增的石油、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分別完成計劃的126%和124%;突破了恩平凹陷、萊州灣凹陷、秦南凹陷、渤中凹陷深層、鶯歌海盆地中層等新區新領域,在潿西南凹陷、黃河口凹陷等成熟區獲得了滾動勘探的碩果,深水勘探也不斷獲得商業性油氣發現。中國海油5年間自營勘探發現20余個大中型油氣田,占新發現地質儲量的60%;累計發現油氣儲量超過10億噸。2010年,加上海外產量和進口量,中國海油的油氣供應總量達到7525萬噸,比“十五”末增長一倍。
“十一五”期間,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延長集團”)新增石油地質儲量5.07億噸,探明含油面積931.44平方千米,為百年油田的后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
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數據,2010年我國原油產量首次突破2億噸,達到2.03億噸,同比增長6.9%,成為新世紀以來原油產量增長最快的一年;天然氣產量達到94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2.1%,創歷史新高。2010年三大石油公司在國內生產原油近1.9億噸。同時,中國石油2010年海外油氣作業當量產量達到8673萬噸,同比增長13.9%。其中,原油作業產量達到7581.6萬噸,天然氣作業產量達到137億立方米,分別比2009年增長619.2萬噸和55億立方米。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石油的天然氣產量占公司油氣總當量的比例提高到35.4%;中國石化由于普光氣田的投產,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47.63%;中國海油海上油氣年產量首次突破5000萬噸油當量,相當于建成“海上大慶油田”,成為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延長集團原油產量已由2006年的928萬噸增長到2010年的1200萬噸。
煉油與銷售:一次原油加工能力突破5億噸,銷售實現量效齊增
繼2009年我國成為位居第二的全球煉油大國之后,2010年我國煉油能力繼續增長,全年新增煉油能力約3000萬噸,一次原油加工能力已突破5億噸,而“十五”末我國的煉油能力只有3.25億噸/年。與此同時,三大石油公司優化煉油布局,推進大型煉油基地建設。隨著廣西欽州、吉林石化等大型煉化項目的相繼竣工和投產,截至2010年底,我國千萬噸級以上煉化基地已達19個,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占全國總加工能力的46%。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大集團煉廠的平均規模已增至630萬噸,超過全球平均水平。全年我國原油加工總量為4.23億噸,同比增長13.4%。其中中國石化的原油加工量同比大幅增長13.2%,首次突破2億噸大關,達到2.11億噸,實現歷史性跨越;中國石油的原油加工量為1.353億噸,占全國加工總量的32%;其余17.6%為其他企業(含地方)加工。
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數據,2010年,我國共生產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合計)2.53億噸,同比增長10%。其中汽油產量為7675.3萬噸,同比增長5.1%;煤油、柴油產量分別為1714.7萬噸和1.59億噸,同比分別增長15.3%和12.0%;生產柴汽比為2.07,比2009年的1.96有較大幅度的上升。根據公司年報,中國石化全年共生產成品油1.24億噸,同比增長9.4%;中國石油共計生產汽、煤、柴油7944.8萬噸。分類同比增長情況見表1。
2010年,中國石油廣西欽州千萬噸級煉油項目、吉林石化千萬噸煉油擴建項目建成投產;中俄天津1300萬噸/年煉油項目奠基;設計產能為1000萬噸/年的昆明煉廠動工建設?!笆晃濉逼陂g,中國石油煉化業務投資比“十五”增長一倍多,建設了一批重大煉化項目,一次原油加工能力由2005年的1.19億噸增至2010年的1.54億噸,初步形成了六大千萬噸級煉油基地、四大乙烯生產基地、兩大芳烴生產基地的煉化格局。
2010年,中國石化鎮海2300萬噸/年煉油配套和100萬噸/年乙烯煉化一體化工程、高橋1250萬噸/年潤滑油系統改造、長嶺800萬噸/年油品質量升級和原油劣質化改造第一階段工程相繼投產,有效地提升了公司劣質原油加工能力和煉油、化工、潤滑油綜合水平;安慶8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開工,這是我國中部地區又一座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十一五”期間,中國石化10個高硫原油、6個高酸原油加工基地合理布局,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灣三大煉化企業集群已成規模;煉廠平均規模從489萬噸提高到730萬噸;加工量從1.49億噸增加到2.08億噸;煉油一次加工能力上升至世界第二,煉油加工能力凈增7080萬噸,年均增長率達7.1%;千萬噸級以上煉廠達到11座。
“十一五”期間,中國海油的煉油業務從無到有,迅速發展。以惠州煉油項目為起始,中國海油開始在煉化產業上密集布局。規劃中的惠州煉化二期項目計劃擴建產能1000萬噸/年煉油、100萬噸/年乙烯,初步計劃在2014年建成投產。根據中國海油的規劃,惠州煉化項目三期將在二期建成的基礎上努力推進,如順利實施,屆時整個惠州基地煉油年產量將達到4000萬噸,乙烯年產量達到300萬噸。
除三大石油公司外,中國化工集團、陜西延長集團等通過收購地方煉廠,正在不斷擴大煉油業務。截至2010年底,中國化工集團已擁有8家煉廠,合計一次加工能力達到1860萬噸/年;陜西延長集團合計一次加工能力達到1500萬噸/年;全國地方煉廠總煉油能力達到8800萬噸/年,對我國成品油市場供應起到了一定的補充作用。
繼2009年中國乙烯產能和產量雙破千萬噸后,2010年,中國石化天津石化、鎮海煉化兩套100萬噸/年的乙烯裂解裝置投產,中國兵器集團華錦化工新增45萬噸/年等項目投產,使我國的乙烯產量同比大幅增長31.7%,達到1418.9萬噸。截至2010年底,我國共擁有乙烯生產企業22家,生產裝置24套。其中,中國石化集團擁有13家乙烯生產企業,14套裝置,全年共生產乙烯905.9萬噸,同比增長34.9%;中國石油集團擁有6家乙烯生產企業,共7套裝置,全年乙烯生產量為361.5萬噸,同比增長20.9%;中國海油擁有惠州大型煉化項目乙烯裝置,全年生產乙烯84萬噸;地方石化企業生產乙烯78萬噸。另外,目前我國外資權益乙烯產能達到205萬噸,占我國乙烯總產能的14.5%?!笆晃濉逼陂g,我國乙烯產能迅速提高,從2005年底的785.9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1416.9萬噸。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乙烯生產國。
2010年,針對上半年低迷、下半年強勁增長的市場需求變化,兩大公司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加強資源組織投放,開拓機構用戶,成品油銷售實現量效齊增,市場份額穩步提升。年報顯示,2010年,中國石化全年境內成品油銷售量約為1.4億噸,同比增長13.3%;單站年均加油量為2960噸,同比增長9.0%;品牌加油站總數為30116座,同比增長1.4%,其中自營加油站29601座,特許經營加油站515座。中國石油全年銷售汽、柴、煤油1.2億噸,同比增長19.3%;加油站總數為17996座,同比增長4.3%,其中資產型加油站17394座,同比增長4.7%;單站日均加油量達到11.0噸,同比增長8.9%。目前中國海油在全國擁有208家加油站,正在努力擴展其終端銷售渠道。
油氣管道:戰略通道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多個LNG項目開工建設
2010年,我國油氣管道建設繼續快速發展,特別是隨著天然氣需求的迅速增長,天然氣管道成為管道建設的重點。全年我國新建成投產的油氣管道長度約為1萬千米,其中天然氣管道占70%。
原油管道:1)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慶段(漠大線)于2010年12月20日投產,設計輸油能力1500萬噸/年。2)中緬原油管道開工建設,設計能力為2200萬噸/年。3)日照-儀征原油管道開工建設,設計輸油能力3600萬噸/年。該管道投產后,可滿足南京、武漢等沿江地區石化企業對進口原油的需求。4)黃濰輸油管道2011年5月即將建成,該管道旨在解決濰坊乃至山東省地方煉油企業原料供應問題,設計輸油能力1500萬噸/年。5)日照-東明原油管道,用于輸送從日照港進口的中東原油,預計2011年6月建成,設計輸油能力1000萬2000萬噸/年。6)石空—蘭州原油管道于2010年10月20日投用,設計輸油能力500萬噸/年。7)惠安堡—銀川原油管道于2010年10月17日建成投產,設計輸油能力500萬噸/年。
天然氣管道:1)中亞天然氣管道B線投產。2)西氣東輸二線東段中衛至黃陂干線、西二線棗陽—十堰支干線、黃陂聯絡線建成投產。3)中哈天然氣管道二期工程開工建設,設計輸氣能力100億150億立方米/年,計劃2012年底投產。4)中緬天然氣管道開工建設,設計輸氣能力為120億立方米/年,預計于2013年建成投產。5)陜京三線全線貫通,實現了陜京管道系統與西氣東輸一線、二線管道以及冀寧線和永唐線管道的連通,成為國家骨干管道之間天然氣調配的重要通道。6)大連—沈陽及秦皇島—沈陽天然氣管道開工建設。這兩條管道是東北天然氣管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成品油管道:1)甬紹金衢成品油管道開工建設。管道起自寧波市,止于衢州市,全長402千米,設計輸油能力580萬噸/年。2)長婁衡郴成品油管道開工建設。管道起自長沙,到湘潭站后分為兩條管道,一條到婁底,另一條則穿越衡陽,經郴州后抵廣東坪石,總長403千米,輸送能力為180萬噸/年。3)貴陽—桐梓成品油管道開工建設。管線全長320千米,設計輸油能力310萬噸/年。4)樟樹—上饒成品油管道開工建設。該管道全長742千米,設計輸油能力650萬噸/年。5)北海至百色成品油管道開工建設。管道全長465千米,設計輸油能力550萬噸/年。6)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管道全長498千米,設計輸油能力375萬噸/年。7)魯皖二期成品油管道支線湯陰—鄭州段投產,魯皖二期成品油管道實現全線投運。魯皖一期、魯皖二期、洛鄭駐和石太管道連成一體,實現了互連互通,一個覆蓋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五省,輻射京津二市的華北成品油管網基本成型。8)蘇南成品油管道投產。管道全長393千米,設計輸油能力800萬噸/年。
“十一五”期間,我國加快推進油氣管網布局,覆蓋全國的油氣骨干管網已初步建成,未來我國油氣供應保障能力將進一步增強。截至2010年底,我國已建油氣管道的總長度約為8.5萬千米,其中天然氣管道4.5萬千米,原油管道2.2萬千米,成品油管道1.8萬千米,形成了橫跨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國、連通海外的油氣管網格局?!笆晃濉逼陂g,中國石油集團建設油氣管道總長2.7萬多千米,超過此前42年的總和,管線總里程從“十五”末的不足3萬千米增加到2010年末的56840千米。其中,天然氣管道長度為32801千米,約占全國的90%;原油管道長度為14782千米,約占全國的70%;成品油管道長度為9257千米,約占全國的50%。現有天然氣管網已貫通四川、長慶、塔里木和青海等大氣區,以及中亞地區,與國內主要消費市場25個省市1000多家大型用戶連接起來,惠及近5億人口。
2010年,我國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建設繼續推進。1)中國石油第一個LNG碼頭——26.7萬噸級大連液化天然氣碼頭竣工。大連LNG項目包括碼頭、接收站和系統配套工程三部分。該LNG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建設規模為年接收300萬噸LNG,供氣能力為42億立方米/年,計劃2011年初建成投產;二期工程建設規模為年600萬噸LNG,供氣能力為84億立方米/年,接收站的最大接收能力可以達到780萬噸/年,最大供氣能力可以達到105億立方米/年。2)中國石化青島LNG項目開工建設。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投資105.6億元,年接收300萬噸LNG,預計2013年投產。資源來自??松梨诠窘ㄓ诎筒紒喰聨變葋喌腖NG項目。二期工程年接收量為500萬噸,建設規模和投產時間將根據資源落實情況和天然氣市場開發情況確定。3)中國海油珠海LNG項目開工建設。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規模為年接收LNG 350萬噸,二期擴大到700萬噸。一期工程計劃于2013年建成投產。4)中國海油粵東LNG項目奠基。項目一期工程建成后,將具有年加工200萬噸LNG的能力。截至2010年底,除廣東大鵬、福建莆田、上海洋山三個已投產項目外,我國已獲準并在建的LNG項目共有8個,一期工程合計年接收量達到2250萬噸。
另外,我國LNG資源引進也有新進展。中國海油與英國天然氣集團(BG)簽署了LNG購銷及澳大利亞柯蒂斯液化天然氣項目有關協議。根據協議,中國海油將每年從BG在澳大利亞的液化天然氣項目采購360萬噸LNG,為期20年。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煤層氣為原料的液化天然氣項目。
國際合作:油氣并購創新高,產量實現跨越式增長
2010年中國企業油氣合作對象國的范圍從傳統產油國逐步擴大到一些發達國家;海外油氣產量實現跨越式增長,油氣當量權益產量首次突破7000萬噸,同比增長接近40%,成為增速最快的一年;海外油氣并購創歷史新高,并購金額接近300億美元。
2010年,中國石油集團加快與國際大石油公司建立戰略聯盟,相繼與殼牌簽署敘利亞幼發拉底項目購股協議,聯合殼牌公司成功收購澳大利亞箭牌(Arrow)能源公司100%股權,實現在海外煤層氣資源領域的戰略性進入,并與殼牌公司共同就卡塔爾D區塊勘探項目與卡塔爾石油公司簽署產品分成合同;非常規油氣業務領域繼續獲得重大突破,相繼正式簽署委內瑞拉胡寧4石油合作項目協議和加拿大昆侖項目框架協議。2010年,中國石油集團海外業務新進入7個國家,先后中標和簽訂了30個油氣項目,海外油氣生產延續上揚態勢,海外原油作業產量達7582萬噸,天然氣作業產量增加到137億立方米,同比分別增加了619.2萬噸和55億立方米。“十一五”期間,中國石油海外油氣業務規模在國際同行中一直保持領先的增長速度。截至2010年底,中國石油海外油氣管道總長度達到9616千米;海外煉油化工業務進一步配套完善,運營或在建8個海外煉化項目,原油加工能力達到1660萬噸,擁有海外加油站63座,成品油庫8座。
2010年,中國石化以46.5億美元收購康菲公司加拿大Syncrude油砂項目9.03%的權益;以71億美元收購雷普索爾巴西業務40%的股權,由此進入南美市場;以24.57億美元收購SSI公司擁有的安哥拉18區塊50%的權益等。加之以前與俄羅斯石油公司聯合收購了UDM公司等,“十一五”期間,中國石化國際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形成了非洲、中東、南美、南亞太、俄羅斯—中亞、加拿大六大油氣生產基地,海外權益油產量從2006年的550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1800萬噸;原油貿易量持續增加,其中第三方貿易增長更為迅速,中國石化下屬的聯合石化成為全球第三大石油貿易公司。
2010年,中國海油的海外并購取得突破性進展。西非深水勘探作業實現了該公司深水勘探作業零的突破,Bridas股權并購項目實現了該公司海外儲量、產量的迅速大幅增長;美國鷹灘頁巖油氣項目實現了該公司頁巖氣資產的零突破;澳大利亞柯蒂斯LNG項目鎖定了合同期為20年、每年360萬噸的LNG長期資源,首次實現了對LNG產業鏈的全面參與。澳大利亞愛克索瑪煤層氣項目是該公司在海外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公司將首次在海外主導勘探開發煤層氣資源。目前,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海外業務已延伸至12個國家,在美洲、亞洲、非洲、澳大利亞持有多個區塊的權益。
2010年,我國國內對外油氣勘探開發合作項目數量明顯增加,由2009年的61個增加到66個。例如,殼牌繼簽約長北氣田項目之后,2010年再次與中國石油開展非常規天然氣合作,將在四川省中部金秋區塊約4000平方千米的范圍內對致密氣進行評估和開發;BP與中國石化初步確定合作開發貴州凱里和蘇北黃橋3000平方千米的兩個區塊的頁巖氣;雪佛龍公司正式開工建設川東北項目的宣漢天然氣凈化廠,并開始實施川東北項目第二階段含硫天然氣開發計劃,該公司與中海油合作的19-4油氣田也投入生產;道達爾完成蘇里格南天然氣區塊項目執行前的全面評價、準備工作,項目總體開發方案已提交國家發改委。在國家層面,中美于2010年5月27日發表能源安全合作聯合聲明,決定合作開發中國頁巖氣。
2010年國內的對外煉化合作進展突出,亮點頻現。2010年5月11日,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與中國石化合作的石化一體化項目——天津合資項目開始商業運營,天津石化的乙烯生產能力達到120萬噸/年,成為全國最大的乙烯生產企業。7月,SABIC與8家中國公司簽訂諒解備忘錄,將向這8家公司提供60萬噸合成樹脂,總價值達60億元人民幣。9月21日,中俄第一個煉化合作項目——東方石化煉油項目在天津舉行奠基儀式。該煉油項目設計產能1500萬噸,計劃投資30億40億美元,中國石油集團和俄羅斯石油公司分別持股51%和49%。該項目的啟動標志著中俄能源合作邁上新臺階,完善了兩國石油合作的產業鏈。
2010年外資公司在中國油品營銷領域穩步發展。截至年底,全國共有合資或獨資加油站約3000座,占加油站總數的3.2%;另有2300多座合資加油站已列入建設計劃。
國內合作:拓寬合作范圍,深化合作領域
2010年,各大石油公司繼續加強與地方政府及相關企業的戰略合作,以爭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
中國石油集團與云南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油氣管道建設、煉油化工、城市燃氣和成品油銷售等方面開展合作;與湖北省在武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成品油油庫和銷售網絡建設、天然氣供應、天然氣管道和儲氣庫項目建設、城市燃氣以及壓縮天然氣項目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與吉林省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加快實施千萬噸級油氣田、千萬噸煉油和輸氣輸油管道等項目建設;與山東省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在油氣管網、煉油、成品油銷售網絡、城市燃氣,包括港口和碼頭在內的油氣儲運項目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與河南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河南省石油下游項目建設;與四川省成都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強戰略合作,完善協調機制,做好需求側管理,優化資源調配,科學統籌規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利雙贏;與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產品互供、物資采購等方面開展合作;與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城市燃氣、成品油營銷、天然氣發電、工程建設和海外投資等業務領域廣泛開展戰略合作;還與中國電信集團、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石化集團與江蘇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油品質量升級和煉化項目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與四川省成都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加強油氣供應保障、天然氣勘探開發以及油氣市場發展等達成共識;與山東省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與山東濟南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合作備忘錄,與安徽省合肥市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金融機構方面,中國石化集團與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農業銀行將向中國石化集團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和授信業務支持;與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資產的收購、管理、經營、委托處置等方面開展金融創新合作;還與中國建設銀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石化集團與奇瑞汽車合作在安徽蕪湖成立車用材料聯合開發中心,為石油化工與汽車行業的跨產業技術合作創造了新的模式;與陜西延長石油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延長石油集團將利用中國石化現有的加油站點和終端網絡,擴大其在西北市場的成品油銷售份額;與神華集團、中煤集團、寶鋼集團、鞍鋼集團、武鋼集團、天鋼集團、中國一重、中國二重、沈鼓集團等22家國內大型煤炭、鋼材、設備生產制造企業簽訂了為期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中國石化與戰略供應商的戰略合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與招商局集團、中遠集團、中海集團、中外運長航集團4大航運集團簽署潤滑油合作協議,以提升中國石化品牌潤滑油的應用比例;此外,還與中國移動、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海油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簽訂協議,在燃氣輪機領域開展合作,共同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氣輪機系列產品;與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基本建設、工程承包、建筑開發、海外工程項目等方面開展合作;與山西省簽署發展煤基清潔能源合作框架協議,攜手推進煤制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產業發展進程,加快推進中國海油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建設和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方式轉型;與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簽署協議,在LNG建設調峰、建設分布式電源等方面開展合作。
中化集團公司與甘肅省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甘肅規劃建設一系列重大項目,5內年實現總投資500億元;與山東省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時與濰坊市簽署投資合作框架協議,與濰坊弘潤石化助劑有限公司簽署增資認購協議,與山東省強化在石油中下游領域全方位的投資合作;與遼寧省大連市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化工產品物流、地產、金融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此外,還與河南省洛陽市簽署“十二五”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技術研發、基地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長期合作;與大連市政府、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管委會簽署合作協議,將充分利用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具有的深水岸線、投資環境等方面的優勢,在該區域選址建設特大型石油化工聯合項目;與中國聯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聯通將為延長石油集團信息化建設提供一切必要的信息服務保障。
企業改革:專業化重組持續推進
近幾年,為提高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整合資源,統籌市場發展戰略,各石油公司的專業化建設不斷推進,2010年一大批專業性公司或研究機構相繼成立。
中國石油集團加強在專業領域的研究。1)成立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將圍繞股份公司的鉆井熱點與難點問題,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和支持服務。2)成立財稅政策研究中心,將圍繞集團公司的全球財稅政策爭取、稅收籌劃和稅收管理等工作,提供理論和政策研究支持。3)成立中國石油管道應急救援響應中心。至此,包括消防救援中心、海上應急救援中心、?;窇本仍行暮途販缁鹁仍行脑趦鹊闹袊图瘓F五大應急救援體系組建完畢。
中國石化集團的專業化建設亮點頻頻。1)成立天然氣工程項目管理部,加快天然氣業務大發展。2)成立石油工程管理部,對上游板塊的調整進一步到位,對石油工程管理專業化進一步加強;3)成立中國石化四川石油分公司、中國石化重慶石油分公司、中國石化新疆石油分公司和中國石化遼寧石油分公司,這些公司將分別負責相關區域的成品油銷售與營銷網絡建設工作。4)成立中國石化燃料油銷售有限公司,對中國石化所屬煉廠生產燃料油實行統購統銷,形成為客戶“一條龍”服務的機制,構建輻射國內主要港口的船加油連鎖經營網絡。5)成立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以設計、工程項目總承包和核心專業施工為主體,以專利、專有技術和工藝包為核心,面向國內外市場提供技術和管理服務。
延長石油集團2010年也加強了相關核心能力建設。1)控股北京石油化工設計院,并將該院更名為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成為延長石油集團工程方面重要的設計力量,大大增強延長石油集團工程建設的整體實力。2)在香港成立延長石油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作為境外投資的旗艦。
科技創新:數項科技成果獲國家大獎
2010年,各石油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成果突出,對企業主營業務的發展起到了有效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中國石油集團“大慶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萬噸以上持續穩產高效勘探開發技術”榮獲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西氣東輸工程技術及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提高輕質油品收率的兩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技術”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國天然氣成因及鑒別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東方物探自主研發的“GeoEast-Lightning地震建模與成像系統”以及由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LEAP800測井系統”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標志著中國石油在物探和測井領域分別掌握了世界一流技術,對提升工程技術核心競爭力和加快油氣勘探業務發展具有深遠意義?!笆晃濉逼陂g,中國石油集團共獲得國家科技獎勵30多項;共申請專利6000件左右,獲得授權專利近5000件,專利產品質量不斷提高。
2010年度中國石化集團共有12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塔河奧陶系碳酸鹽巖特大型油氣田勘探與開發”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維三分量地震關鍵技術突破與深層致密大氣田高效勘探”、“單系列大型化煉油技術集成開發與工業應用”、“大型PTA生產關鍵技術——加氫精制催化劑及反應工藝的開發與應用”等10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催化氧化新材料——空心鈦硅分子篩”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截至2010年底,中國石化擁有專職研發人員2.5萬人,已累計申請專利19001件,累計獲得專利授權10587件,其中累計獲得境外專利授權742件,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技術發明獎45項、科技進步獎289項。
中國海油憑借“中國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成果榮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類一等獎?!笆晃濉逼陂g,中國海油共獲得國家授權專利502項,其中發明專利148項;完成標準243項,其中國家標準40項,行業標準38項。
節能減排: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標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堅持走低碳發展之路,對于石油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目標、全面推進科學發展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石油集團繼續實施“十大節能工程”和重點節能項目,不斷提高能源資源和水資源利用水平,節能降耗成效顯著。2010年,中國石油集團實現節能187萬噸標準煤、節水3821萬立方米,提前實現“十一五”節能目標,榮獲國務院國資委頒發的中央企業“節能減排特別獎”。
中國石化集團積極推進節能減排,采用多種途徑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和生產清潔產品。2010年,中國石化集團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0.24%,工業取水量同比下降2%;外排廢水COD量減少2.1%;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6.9%,工業水重復利用率保持在95%左右,全面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中國海油東方四更風電場并網發電。這是該公司投資風電場以來第一個投產的海岸風電場,也是繼內蒙古化德風電項目后第二個并網發電的陸上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4.8萬千瓦,每年可提供上網電量11038萬千瓦時。該項目是中國海油致力于新能源發展,節能減排的縮影。2010年,中國海油完成節能減排項目253個,完成投資6.86億元;全年實現節能量39.2萬噸標準煤,是年度計劃的440.4%;石油烴、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遠低于計劃排放值。“十一五”期間,中國海油在節能減排方面共投資36.6億元,實施1031個節能減排項目,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和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分別降低22.24%和12.44%,累計實現節能量170.7萬噸標準煤,是“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708.6%。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充滿希望和大有可為的關鍵之年。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面對新形勢新變化,中國石油工業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三大國有石油公司在國家能源戰略、發展規劃和重大部署下,信心堅定,目標明確,措施有力,必將更好地全面履行三大責任,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