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計算機直接制版技術和數字圖像技術的不斷發展,被稱為G7的工藝正在悄然興起。它由美國的膠印商業印刷規范組織(簡稱GRACOL),結合CTP的多年實踐,探索總結而成。它是以控制灰平衡為主的一種新的印刷工藝,其目的就是要在CTP的幫助下,實現商業膠印的“同貌”效果。
G7與傳統印刷工藝的比較
G7工藝是在GRACo (GeneralRequirementsforApplicationsinCommercialOffsetLithography)組織的支持下開發出來的一種打破傳統的工藝方法。G7工藝的主要方法是通過分光光度計,對印張上的中性灰平衡進行測量控制,并以一個新NPDC曲線(NeutralPrintDensityCurve)來匹配圖像的視覺效果。其中G代表要校正的灰色(Gray)值,7則代表7個在ISO12647-2印刷標準中定義的基本色:青、品紅、黃、黑、紅、綠和藍。
G7工藝與傳統的印刷工藝相比,主要區別表現在原稿顏色的復制重點是圖像的亮調和中調,并通過對灰平衡的控制(主要是對亮調范圍HR、亮調反差HC和暗調反差SC3參數的Lab值進行控制)來實現,而傳統印刷工藝則以實地密度和網點擴大作為主要的控制對象。
G7的五個突出優點
1、灰平衡印刷密度曲線NeutralPrintDensityCurve(NPDC)
G7中控制印刷質量不使用TVI(網點擴大)曲線,而是采用其獨特的中性灰印刷密度曲線NPDC。它是基于GRAC0L專門設計的文件Press2Proof來進行的,其橫坐標為P2P中所設定的網點百分數,縱坐標為印刷后的密度值。NPDC曲線有兩種:一種是CMY疊印的三色灰,另一種是單黑。對于商業印刷來說,一般疊印的最大密度都會在1.37~1.90,即在NPDC圖中黑實線的上方扇形區。此時50%C.40%M、40%Y處的中性灰區域的相對密度均為O.54。這些曲線真正開始分叉,多在0.6處,即孟塞爾明度值約為第5.8級的地方,就可以充分保證人眼最敏感的10~6的明度值得到很好復制。這樣,即使實地密度在一定的范圍變化,其亮調和中間調也必能得到完美再現。NPDC曲線就是在不同實地密度下的特性復制曲線。有了NPDC,HR就有了保證,不同材質、不同實地密度下的同貌復制才得以實現。
NPDC曲線是結合P2P樣張來完成的。在G7最新印刷工藝方法—G7中,需要測量的NPDC有兩條:一條是CHY的三色組合曲線,另一條是單黑色版的NPDC曲線。分別用P2P的第四和第五列數據來完成。NPDC主要作用是調整RIP輸出網點值,強調的是輸出曲線的調整在最大密度的前提下,保證在所有的紙張上印刷時50%C、40%H、40%Y處密度是定值O.54。將上述C、M、Y和K的NPDC校正結果,作為RIP或校正設備賦新的目標值。有些RIP設備需要輸入“測量后”的值,而不是“所需要”的值.不管在什么情況下,新的目標值就是經過校正后每個曲線點都應該得到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