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業是資源性產業,也是節能減排潛力最大、消納各種工業固體廢棄物最多、發展循環經濟前景最好的行業之一。水泥窯余熱發電的原理是在水泥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余熱,利用窯頭窯尾排放的廢氣余熱發電,將水泥生產的綜合熱利用率從60%提高到90%以上,節能減排和經濟效益明顯。
余熱發電逐漸形成規模
新型干法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是一項將水泥窯中低溫廢氣余熱轉化為電能的節能技術,可有效提高水泥生產過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減輕環境熱污染。
海螺集團董事長郭文叁介紹,目前,海螺水泥在國內外已推廣建成了134套余熱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1680兆瓦,年發電量130億千瓦時,相當于年節約標煤460萬噸,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00萬噸。
據了解,早在1995年,首套水泥低溫余熱發電示范項目就在海螺集團寧國水泥廠建成投產,成為國內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的最早應用者。該項技術還被列為國家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之一。
新型干法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是一項將水泥窯中低溫廢氣余熱轉化為電能的節能技術,可有效提高水泥生產過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減輕環境熱污染。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我國新型干法生產線已經達到1080條左右,除已建和在建外,還有約40%的生產線可以配置余熱發電裝置。如果以上新型干法熟料線全部配套余熱發電,每年可實現節電270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煤炭消耗1000萬噸,共減排二氧化碳約2360萬噸。
與此同時,節能減排對提高整個水泥產業效益起到了較大作用。2009年水泥工業400多億元的利潤中,有100多億元是依靠余熱發電、節能減排等項目獲得的。“預計未來2至3年內,水泥業利廢項目將會取得很好的效益。”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認為。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于水泥工業節能減排的指導意見》,并出臺水泥工業節能減排“十二五”目標。工業和信息化部明確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國水泥顆粒物排放在2009年基礎上大降50%,大城市周邊的水泥企業基本形成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城市污泥的能力,使水泥工業轉變為兼顧污染物處置的新興環保產業。
“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推動下,水泥工業節能減排速度將不斷加快。”雷前治認為,下一步,水泥產業將加快戰略重組,在發展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繼續推進節能減排,對于落后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助力水泥工業向著更節能、更環保的健康發展方向邁進。
有關專家認為,對于我國而言,被稱之為高耗能、高污染的水泥工業同時也意味著有大量節能減排的空間。此次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于水泥工業節能減排的指導意見》,預示著節能減排已成為水泥工業的工作重心所在。
節能技術未來前景廣闊
目前,我國鋼鐵、有色、化工等產業已對高溫廢氣余熱進行了回收利用,對于中低溫廢氣余熱利用尚處于起步階段,水泥產業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
近年來,一些水泥企業紛紛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并取得一些成效。“到目前為止,海螺集團投產運行日產 5000噸以上生產線68條。與此同時,海螺集團著力推廣實施水泥余熱發電技術,拓展節能減排新途徑。通過對國內外垃圾處理技術的實地考察和研究,憑借在水泥高溫煅燒、廢氣處理技術領域的研究和經驗積累,結合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特性,自主研發了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系統。”郭文叁向記者介紹說。
據了解,該技術的顯著特點在于工藝布局簡潔,投資低;采用汽化爐焚燒,燃燒的氣體有害成分被水泥窯高溫所分解,對大氣無污染;所形成的殘渣作為水泥原料配料,無任何廢棄物,真正做到了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焚燒時利用垃圾自身熱能實現自燃,不需要任何燃料,且可替代水泥窯部分燃料,達到節能的效果。
“2010年3月,世界首條水泥窯垃圾處理系統――日處理600噸垃圾示范項目在銅陵海螺公司建成,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可達20萬噸,節約標煤約1.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萬噸。”郭文叁說,“目前,項目各系統運行正常,經檢測各項環保指標完全合格。截至2010年9月底,已處理生活垃圾4.9萬噸。”該項目技術的成功開發和應用,徹底解決了城市垃圾填埋、大量占用土地、污染環境的難題。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介紹,今年1月批準重慶市富豐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的重慶市富豐水泥9兆瓦低溫余熱發電項目作為清潔發展機制項目,該項目預計年減排量為50412噸二氧化碳。
據亞東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崑介紹,亞東水泥的余熱發電采用的是目前國內水泥產業使用不多的閃蒸技術。“閃蒸技術是根據廢氣余熱品質的不同而生產一定壓力的主蒸汽及熱水,主蒸汽直接進入汽輪機,而熱水經過閃蒸,生產出低壓的飽和蒸汽,然后進入汽輪機。主蒸汽及低壓蒸汽在汽輪機內作功,推動汽輪機轉動,從而共同生產電能。”張振崑介紹說,“由于閃蒸技術可以回收更多的飽和蒸汽,能利用更低溫的熱能,降低余熱鍋爐的排煙溫度,從而提高熱能的利用率,提高發電效率。”張振崑認為,閃蒸技術很適合應用于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
繼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水泥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材料產業,也是主要的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行業之一,目前水泥工業消納廢棄物的潛力仍有待充分挖掘。
工業和信息化部在《關于水泥工業節能減排的指導意見》中強調,“十一五”以來,水泥工業節能減排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噸水泥綜合能耗明顯降低,顆粒物排放總量不斷減少,年消納、利用各類工業廢棄物超過4億噸。但水泥工業能源資源消耗高、環境負荷重的局面還未得到根本改變。其中,水泥工業消納廢棄物的潛力未得到充分發揮,行業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還有待建立和完善。
“我國水泥工業近10年來得到快速發展,至2009年,國內水泥總產量已超過16億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也由2000年的135 條增加到2010年的1080條左右。”雷前治表示,預計2012年之前,我國還將有約250條新型干法線投產。水泥工業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任重道遠。
針對水泥產業的政策近期頻頻出臺。就在2010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了《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并于2011年1月1日起實施,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據悉,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到2015年大中型企業完成一輪審核。完善清潔生產評價體系,提高清潔生產水平,重點推廣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用3至5年時間,逐步建立水泥行業碳排放的基礎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