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來,長慶油田持續加大對生態環保的投入力度,陸續實現了一系列生態環保目標,在安全高效生產的同時,走出一條“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產出”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十一五”期間,長慶油田積極履行油氣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共完成大中型油氣建設項目環評60余項,申請國家或省環保部門竣工驗收20余項,環評驗收通過率達到100%。
長慶隴東油田,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區域生態環境較為脆弱。2008年,在長慶油田公司與慶陽市戰略合作的推動下,長慶油田轉變理念,加強技術與管理創新,投資近9000萬元開展綜合治理,初步探索形成了以叢式布井、立體防范、數字管理、油林合作為內容的林緣區油田生態開發模式,較好地解決了林區和水源保護區油田開發與生態保護、森林防火之間的矛盾,贏得了當地政府及周邊群眾的贊譽,為隴東實現林區、水源保護區儲量的規模開發,建設合水百萬噸油田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紅色圣地延安,長慶油田為扶持延安革命老區的經濟建設與發展,對王窯水庫周邊場站進行了徹底治理和改造,降低延安飲用水源周邊的環境風險。通過持續開展環保隱患治理,使得各油氣生產場站、油品儲庫、河流水源地等環境敏感部位的環境風險明顯削減。
“十一五”期間,長慶油田對所有新建井場嚴格按照《2006年長慶油田分公司標準化井場建設標準》進行建設,修筑圍墻及“三池一渠”等環保基礎設施,先后投資6億多元進行采出水處理系統改造。改造項目包括環境敏感區管線維護、固廢處置場建設、標準化井場建設和生態植被恢復等。“十一五”期間長慶油田累計治理項目300余項。目前已建成采出水處理設施150套,在用145套,運行率96%;開發使用油田伴生氣發電或安裝輕烴回收裝置,使零散場站75%以上的伴生氣資源得到綜合利用;分區域建成含油污泥焚燒裝置10套,污泥處理場2座,解決了區塊含油污泥的去向問題。
同時,“十一五”期間,長慶油田不斷擴大低含硫煤的使用比例,對燃料油進行凈化處理,燃料氣則主要以油田伴生氣或采氣廠生產的天然氣為主,清潔能源的利用程度逐漸提高。2010年初,公司對最后一個所屬二級單位的工業廢水排放口實施了關閉治理。至此,長慶油田無工業廢水排放口,COD、石油類和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均為零。
長慶油田在油氣勘探開發中,積極倡導“清潔生產”和“文明生產”,2006年開始,逐步對所屬的18個主要油氣生產單位進行了清潔生產審核,完成率70%以上,累計培訓清潔生產審核人員9000余人,實施清潔生產方案近百項,年均獲得效益數億元。
長慶油田先后制定了多項環境管理規定,使油田公司環境管理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同時加大環保科研項目經費投入,環保科學技術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涌現出了一批科研成果,共獲得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安全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國家環境保護部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油田公司科技成果獎3項,為環保科技工作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油田環保技術支撐服務體系已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