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長慶油田應用數字化油藏平臺推進水平井鉆探

時間:2015-08-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7月27日8時,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天然氣開發二室研究員馮永玖登錄數字化油氣藏平臺,輕點鼠標,數據自動推送,僅用1個小時就完成了一張10口井的剖面圖。

7月27日8時,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天然氣開發二室研究員馮永玖登錄數字化油氣藏平臺,輕點鼠標,數據自動推送,僅用1個小時就完成了一張10口井的剖面圖。在以前,這需要一天的時間。“省去數據整理時間,我是直接受益者。”馮永玖說。、

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天然氣開發工作室主要負責靖邊、榆林、神木、子州、蘇里格東南區等10個氣田的勘探開發工作,科研人員依靠技術推動科學研發,通過數據分析研究,多學科集體決策,鉆井成功率達到90%以上。、

經歷了長達1.2億年的沉積,鄂爾多斯盆地擁有了自己獨特的氣藏地貌特征——下古生界沉積巖。這套地層天然氣儲量豐富,但有效儲層厚度稀薄,一些地方甚至只有20厘米,加上小幅度的褶皺起伏,給水平井鉆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4000米的地下,溫度已達到100攝氏度以上,鉆桿受溫度和壓力影響,就像棉線一樣柔軟。為了避開褶皺和毛細溝槽,找到有效儲層,鉆頭就像一根繡花針,領著鉆桿在地底下“穿針引線”。

由于安裝在鉆桿上的地質檢測儀器與鉆頭相差14米的距離,因此地層感應到的數據無法實時反映地層鉆遇情況,鉆頭只能摸索前進。如何在黑暗中實現精確的“穿針引線”?“首先,科研人員要將該地區的地質特征清晰地印在腦袋里。其次,要及時根據鄰井資料對比分析,綜合判斷。”天然氣開發室副主任王少飛說,“鉆頭下鉆速度很快,五六分鐘一米,有時候稍微不注意向上抬升1-2度就可能出層,精度要求非常高。”、

2010年以來,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借助數字化油氣藏平臺,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以前,地質人員根據現場提取出來的數據,手動生成示意圖后拷貝到硬盤,用汽車送到有網絡的駐地,再傳回研究院進行分析,遇到雨天還要耽誤時間。現場與室內研究人員不能及時對接,拖延了工作進度,影響了對鉆井的準確、及時指導。現在,鉆井數據提取出來后,在井場通過局域網或3G網絡直接與數字化油氣藏平臺連接,自動生成鉆井軌跡。“隨著數據不斷更新,地質模擬圖越來越清晰,為調整鉆頭方向提供快捷有效的依據。”馮永玖邊說邊進行水平井監控系統界面演示。系統根據數學公式和已有數據判斷鉆頭的位置,定位更加精確到位。

現在,由于數據化聯網,科研人員在自己的辦公桌前就能看到現場鉆井的情況,并根據現場提供的數據判斷下一步遇到的巖性變化,提供導向性支持。井場人員可根據指示隨時對鉆頭定位進行調整。截至目前,長慶油田水平井部署的井位已全部投產,高峰供氣產量每天接近100萬立方米。

“我們的工作就是圍繞鉆頭拿產量,要在提高鉆井成功率上下功夫。”王少飛說。目前,長慶油田水平井設計和調控技術,尤其是下古生界薄儲層水平井設計和調控在國內甚至國際都處于領先水平。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