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德州中聯大壩水泥有限公司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投產運行已滿1年。截至目前,該電站發電量突破6000萬千瓦時,超過設計能力的13.6%;年可減排二氧化碳排放6.06萬噸,超過設計能力的11.5%;節約電費2956萬元,年可節約標準煤2.14萬噸。
德州中聯大壩余熱電站是德州市第一家成功并網發電的余熱利用項目。水泥窯配套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是備受關注的發展低碳經濟的國家節能減排項目。把水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余熱用于發電,產生的電力資源回用于水泥生產,既回收了水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廢氣余熱,又減少了對環境的熱污染及粉塵污染,是一個節能減排、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典型案例。
水泥制造行業屬于傳統高耗能產業,而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配套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有效降低了對資源的損耗,提高了企業能源利用率,保持了優良的環境,減少了環境污染。
德州中聯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自2009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2010年2月24日一次性并網發電成功,4月1日2條線同時并網發電。該余熱發電站運行1年來,在保證水泥正常生產的前提下,電站發電機組運轉正常,發電量與日增高。今年2月底,該余熱發電站發電量突破6000萬千瓦時,機組相對水泥窯運轉率達到99.6%,每生產1噸熟料可利用廢氣余熱發電量35.4千瓦時,在同行業中處于先進水平。
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德州中聯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的成功運行,產生了非常顯著的經濟效益,降低了生產成本,對德州市節能減排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為德州中聯“綠色低碳發展年”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