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強震令文化財產受損 藝術品收藏風險凸顯 但中國藝術品市場未受影響
28 件(處)日本文化財產在地震中受損,藝術品收藏風險凸顯。但在中國,8只“股票”依然保持強勁的上漲勢頭,從上市當日至今漲幅高達334%。
日本地震讓128 件(處)日本文化財產嚴重受損,藝術品收藏風險凸顯。但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熱度卻絲毫未受影響,藝術品“股票”走出瘋漲的行情,8只“股票”依然保持強勁的上漲勢頭,從上市當日至今漲幅高達334%。
藝術品“股票”“盤子”小
3月 17日,市場大熱的天津文交所兩只藝術品“股票”黃河咆哮(20001)和燕塞秋(20002)被監管部門特別停牌。據悉,未被停牌前,兩只藝術品“股票”僅在上周就一連三個漲停板,分別收于17.16元和17.07元,三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逾50%。市場對停牌議論紛紛,擔憂第二批公開發行的藝術品“股票”將受影響。
然而第二批8只藝術品“股票”在3月18日依然走勢凌厲,保持漲停態勢,收于3.77元/份,第二天更是保持“一”字態勢,收盤價4.34元/份,兩天漲幅達32.32%。從上市當天至上周五,這8只上市藝術品份額已經連續六個漲停,漲幅高達334%。股票投資專家稱即使是在A股市場中,也少有股票能有如此兇猛走勢。
民生銀行高級理財顧問洪曦說:“很難說兩只停牌的藝術品份額是否將對其他8只藝術品份額產生影響作用。”有分析人士認為,后8只藝術品份額的規模不能與頭兩只相比,未必會走出與前者一樣的行情,但是這種“盤子”很小,被資金操控的可能性不小。洪曦也提出,對這種沒有現金流產生的藝術品應該控制準入門檻。
收藏者:盤子太小 保持戒心
藝術品“股票”的出現,令往常難以涉足的普通投資者也能投資藝術品。有市場人士認為,無論是藝術品的證券化還是金融化,都在降低藝術品市場的準入門檻。記者了解到,無論是藝術品"股票",還是其他藝術品的“衍生產品”如藝術品基金,最高的門檻也不過50萬元。
“雖然聽起來很美,但我始終保持一種警惕心理”,有多年收藏經驗的魏先生表示,“與股票市場相比,這種藝術品"股票"的盤子這么小,能夠將其整個"吞下"的大資金隨處可見,如果真的有大的獲利空間,行家之間完全可以消化掉,憑什么"益"我們普通投資者呢?”
也有市場人士曾提出,國外與文化掛鉤的金融衍生品審批相當謹慎,往往難以輕易啟動,比如美國就曾提出用未來的票房做交易標的,但后來卻被相關管理部門否定。
藝術品金融化:難題未獲解決
事實上,近幾年來,多家銀行都曾“雷聲大”地推出各種藝術品理財產品,但最后都出現“雨點小”的情況。真正引起軒然大波的要數最近的這10只藝術品股票。
洪曦認為:“應該允許嘗試,不過最好還是采用藝術品基金的方式。”德美藝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董藝曾表示,無論是抵押貸款、融資、文化產權交易所還是藝術品基金目前現狀如何,都不能否定藝術品金融化肯定是大勢所趨。
日本強震令文化財產受損 藝術品收藏風險凸顯 但中國藝術品市場未受影響
28 件(處)日本文化財產在地震中受損,藝術品收藏風險凸顯。但在中國,8只“股票”依然保持強勁的上漲勢頭,從上市當日至今漲幅高達334%。
日本地震讓128 件(處)日本文化財產嚴重受損,藝術品收藏風險凸顯。但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熱度卻絲毫未受影響,藝術品“股票”走出瘋漲的行情,8只“股票”依然保持強勁的上漲勢頭,從上市當日至今漲幅高達334%。
藝術品“股票”“盤子”小
3月 17日,市場大熱的天津文交所兩只藝術品“股票”黃河咆哮(20001)和燕塞秋(20002)被監管部門特別停牌。據悉,未被停牌前,兩只藝術品“股票”僅在上周就一連三個漲停板,分別收于17.16元和17.07元,三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逾50%。市場對停牌議論紛紛,擔憂第二批公開發行的藝術品“股票”將受影響。
然而第二批8只藝術品“股票”在3月18日依然走勢凌厲,保持漲停態勢,收于3.77元/份,第二天更是保持“一”字態勢,收盤價4.34元/份,兩天漲幅達32.32%。從上市當天至上周五,這8只上市藝術品份額已經連續六個漲停,漲幅高達334%。股票投資專家稱即使是在A股市場中,也少有股票能有如此兇猛走勢。
民生銀行高級理財顧問洪曦說:“很難說兩只停牌的藝術品份額是否將對其他8只藝術品份額產生影響作用。”有分析人士認為,后8只藝術品份額的規模不能與頭兩只相比,未必會走出與前者一樣的行情,但是這種“盤子”很小,被資金操控的可能性不小。洪曦也提出,對這種沒有現金流產生的藝術品應該控制準入門檻。
收藏者:盤子太小 保持戒心
藝術品“股票”的出現,令往常難以涉足的普通投資者也能投資藝術品。有市場人士認為,無論是藝術品的證券化還是金融化,都在降低藝術品市場的準入門檻。記者了解到,無論是藝術品"股票",還是其他藝術品的“衍生產品”如藝術品基金,最高的門檻也不過50萬元。
“雖然聽起來很美,但我始終保持一種警惕心理”,有多年收藏經驗的魏先生表示,“與股票市場相比,這種藝術品"股票"的盤子這么小,能夠將其整個"吞下"的大資金隨處可見,如果真的有大的獲利空間,行家之間完全可以消化掉,憑什么"益"我們普通投資者呢?”
也有市場人士曾提出,國外與文化掛鉤的金融衍生品審批相當謹慎,往往難以輕易啟動,比如美國就曾提出用未來的票房做交易標的,但后來卻被相關管理部門否定。
藝術品金融化:難題未獲解決
事實上,近幾年來,多家銀行都曾“雷聲大”地推出各種藝術品理財產品,但最后都出現“雨點小”的情況。真正引起軒然大波的要數最近的這10只藝術品股票。
洪曦認為:“應該允許嘗試,不過最好還是采用藝術品基金的方式。”德美藝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董藝曾表示,無論是抵押貸款、融資、文化產權交易所還是藝術品基金目前現狀如何,都不能否定藝術品金融化肯定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