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發生至今,日元升值幅度約為3.8%,最高時已接近7.5%———
正如很多市場人士預測的那樣,大地震后日元匯率出現快速攀升的態勢。昨天,日本財務大臣野田佳彥就日元兌美元匯率大幅走高召開緊急記者會。他表示,政府正密切關注外匯市場,但對于政府是否會介入市場干預匯率,他沒有進行評論。
自日本發生特大地震以來,日元匯率一路飆升。此次地震前美元兌日元在82左右的水平震蕩,16日紐約匯市日元兌美元匯率收報80.11比1。而17日早盤東京外匯市場日元兌美元匯率一度已最高升到76.31比1,刷新1995年4月創下的戰后最高水平。之后受有關日本央行或入市干預的猜測推動,美元兌日元重返79.00關口附近。地震發生至今,日元升值幅度約為3.8%,最高時已接近7.5%。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日元短期飆升,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因為災區救援和災后重建以及保險理賠等需要大量資金,不少日本企業拋售海外資產,資金回流導致短期內日元需求大增,因此出現匯率升值。此外,每年3月底4月初是日本的會計年度結算期,許多日本跨國企業往往在此時將資金匯回國內,這與地震后資金回流形成疊加效應。
很多專家分析,此次地震后的日元走勢都借鑒了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的歷史經驗。在1995年1月17日阪神地震發生后,日元兌美元持續升值,直到當年4月份才重新走軟。在阪神地震后的長達3個月左右的時間里,美元兌日元匯率呈現單邊下行的趨勢,幅度達到20%。
也有分析認為,此次地震發生時的經濟環境與上一次有很大差異,所以日元的升值沒有太大空間。比如,長江證券報告認為,阪神地震前美元兌日元的匯率相對較高,維持在100左右的水平,并且相對穩定,所受沖擊不大。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日元已經歷了較大幅度的升值,此次地震前美元兌日元在82左右的水平震蕩,處于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低區域附近,日元本身已經處在相對強勢的狀態。另一方面,目前日本處在較弱的復蘇狀態中,如果日元大幅升值,那么升值的弊將會遠遠超過給進口受惠帶來的利。日本央行不會縱容日元大幅度升值。
昨天,日本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表示,市場關于日本保險公司將把大規模資金匯回日本的猜測完全沒有依據。保險公司的流動資金很充裕,無須將海外資產拋售并兌換成日元。與謝野馨還稱,日元兌美元升至紀錄高點完全是投機性因素所致,并稱股市和匯市正在企穩。
為緩解市場流動性緊張局面,穩定市場情緒,日本央行昨天再次向市場注資5萬億日元,這是日本央行連續四天宣布向金融系統注資,總規模已達51.8萬億日元。這一行為也被認為是日本央行抑制日元過度升值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