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PC的框框,你會發現萬事萬物皆有可能容得下一顆英特爾的‘芯’。”——英特爾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敘
物聯網顧名思義,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其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體與物體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物聯網話題從2009年起,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大熱,中國更是將物聯網列為“十二五”重點發展領域。為此,整個全行業都積極地備戰物聯網,僅2009年一年,中國的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就已達到1716億,并逐步在物流、家居、電力、交通、環保等諸多行業開始應用。
但是物聯網仍需要面臨網絡、安全和標準等多方面的挑戰,不斷完善和發展,才能真正形成互聯互通的產業。
英特爾積極切入中國市場
英特爾曾預言:到2015年全球將有150億個嵌入式計算設備與互聯網連接。
據統計,截至到今年5月,全球嵌入式市場超過3000億美元,其中手持設備有1600億美元,而且新興的3D電視、汽車電子、智能家電、物聯網和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增長都很快,中國尤其突出。全球嵌入式市場的平均增長速度是31%,中國則是49%。而且中國政府正在大力發展高科技,是全球首個推出物聯網和三網合一國家政策的政府。
英特爾憑借在中國多年的經驗認為目前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在終端方面的轉向,并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物聯網的實施帶來的問題。中國的電信運營商應當積極的采用云計算的方案,提高運營商的收入,降低運營成本,使其無線寬帶應用和業務模型等方面的問題得到解決;同時主導建設物聯網,采用最標準,性能最好的網絡解決基礎設施的問題;采用不同層次的技術和設備,組成異構網絡,降低網絡成本。
根據其對中國市場的認知,英特爾充分認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并且將其公司戰略與中國國家戰略相結合,積極幫助中國的半導體工業發展,形成了很好的進出口商業氛圍;同時,在物聯網的核心網絡方面提供更低功耗、更低成本的芯片,并與運營商及制造商一起合作,進行基站設備的改進,在智能終端方面也很快的切入市場。
2010年,英特爾在中國市場布局四大領域,一是持續關注地方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產業優化改造;二是內需市場中的汽車消費、零售業等重點領域;三是更加積極地參與3G移動通訊市場;四是抓住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的高科技商機。英特爾憑借其技術優勢,與其他各行各業進行融合,將物聯網概念推廣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把握未來IT技術的發展向。
用“芯”創造輝煌
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了“摩爾定律”:每個18-24個月集成電路的密度就能翻一番。隨著物聯網等概念的提出,人們對此產生了疑問:未來的物聯網甚至是目前的情況下,計算機芯片已經足夠小了,還需要繼續提高集成度嗎?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節指出,摩爾定律提出的集成電路的概念,和物聯網是直接相關的。物聯網的發展刺激了低功耗、低成本芯片的需求,同時,低功耗、低成本的芯片,使得物聯網實現了互聯互通。芯片的低功耗、低成本,完全可以說是摩爾定律的表現。
可以說,摩爾定律并沒有因為物聯網概念的提出而是人們產生疑問,相反,正是因為物聯網的提出,摩爾定律才大行其道,使得芯片工藝能夠不斷地提升。英特爾作為芯片制造領域的最領先的企業,不斷地創新,不斷追求完善。
眾所周知,在集成電路發展到晶體管之間的間隔為65納米時,人們發現了兩個晶體管之間的漏電問題,使得集成電路的發展遇到了瓶頸,原本通和不通的狀態變成了只有通路的狀態。英特爾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了一種被其成為“高K介質”的材料,使得這一問題迎刃而解。通過不懈的努力,英特爾將芯片從65納米做到后來的45納米,一直到目前業界常說的32納米。
對此英特爾表示:明年將會推出22納米的芯片,并且將不斷的深入探討和研究更小更高集成度的芯片,在這個領域中,只要有需求,英特爾都會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不斷創新,不斷超越自我,將用“芯”創造物聯網時代的輝煌。
物聯網發展面臨多重障礙
物聯網使得通信業和消費業面臨巨大的融合和發展機會,必將對世界上的經濟和人們的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未來IT技術的發展方向必然是更多行業進行融合,軟硬件與服務結合的嵌入式解決方案。嵌入式智能互聯才是物聯網概念所真正追求的。
業內專家認為,物聯網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蘇提供技術動力。目前,加拿大、英國、德國、芬蘭、意大利、日本、韓國等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同時,有專家認為,物聯網架構建立需要明確產業鏈的利益關系,建立新的商業模式,而在新的產業鏈推動矩陣中,核心則是明確電信運營商的龍頭地位。
目前全球的電信企業,特別是電信運營商都在努力建設一個具有無所不在的覆蓋、無所不在的寬帶、無所不在的移動性和無所不在的內容等特性的網絡,這就從另一個方面促進了物聯網的發展。
但是正因如此,物聯網同時也面臨著硬件、軟件、通信及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問題。
首先,物聯網的應用覆蓋眾多領域,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硬件和軟件需求,行業性的差異不可忽略;其次,需要建立龐大的網絡,以支持龐大數量的設備連接,原有的IPv4已經不能夠支持,IPv6之后管理方面成為巨大挑戰;第三,物聯網時代網絡具有單一性和統一性,覆蓋了全世界所有的行業和領域,對于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第四,在連接方面,目前所提到的廣域網都是通信網,但是物聯網需要將不同架構、不同層次的物體連接在一起,這又是一大挑戰;第五,實現物聯網,建網成本幾乎都是由運營商提供,而運營商在物聯網服務中如何得到回報的問題,也是有待解決的;最后,所有的設備進行互聯需要有一定的標準,這個標準是在應用之前提出還是根據市場慢慢形成,這個問題亟待解決。
英特爾倡導的嵌入式智能互聯,是互聯網正在經歷的第四個發展階段,這實際上正是物聯網概念所追求的,是把物物之間、人機之間賦予智能化的計算和互通能力,而非只是簡單傳感芯片上承載的有限信息。未來的IT嵌入式解決方案,將幫助達到樓宇小到鞋子獲得智能互動的能力,從而真正實現物聯概念并服務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