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建材領域曾經賺過很多快錢,但卻始終對工程機械行業情有獨鐘,夢想著有機會能親手操盤一家主機企業。從1980年代開始,他就頻繁出沒于各個工程機械展會,2009年,他終于圓夢成功,開始了一段新的征程。
阮建榮的辦公桌上沒有電腦,碩大的桌面上書籍和資料堆得像一個個小山頭,聽到聲音,他慢慢的從書后站起來,緩緩走了出來,拉了一把折疊在沙發旁邊的硬背椅子又慢慢坐了下去。因為小時候曾做過運動員的關系,他的腰部有些損傷,不能長時間坐很軟的椅子。
“到2015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大概是9000億的市場,你說,我想分300億,多嗎?”阮建榮點燃了一根煙,煙霧繚繞中,你能看到一雙充滿期待的眼睛緊緊注視著你,窗外,一縷陽光緩緩撒了進來。
多?還是不多?這或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但更值得思量的是,阮建榮是何方神圣?
在中國工程機械這片江湖,向來英雄輩出,中聯詹純新、柳工王曉華,都是名頭響亮的人物,各自所率領的也都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巨頭,面對這些行業大佬,他憑什么一出手就要分走300億?
一個有故事的人
阮建榮說,一直到他真正進入商場之后他才明白,原來自己天生就是做實業的人。
而如果不是因為四次高考落榜,他的人生也許不會如此精彩。
阮建榮出生在溫嶺一個貧困的小村子,小時候家里經濟條件很一般,家人老師一直鼓勵他努力學習,最好能考上大學,走出這個小山村,到大城市去,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那時候的阮建榮對這一點堅信不疑,所以學習勁頭特別足,從小學到高中,阮建榮憑著勤奮和認真,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1983年,阮建榮第一次參加高考,也許是壓力太大,被家人和老師一致看好的他卻出人意料地落榜了。心高氣傲的阮建榮并沒有就此放棄或者選擇一所大專院校,接下去的三年,他年年復習,一年比一年刻苦,卻始終跨不進大學的校門。當他第四次參加完高考,卻發現自己依然榜上無名時,阮建榮卷起鋪蓋跳上了長途汽車,到寧波鎮海當起了一名泥水工。
一年之后,阮建榮又來到了臺州,在黃巖一家水暖器材廠當業務員,“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他們就是在業務上做不過我。”失落的阮建榮開始慢慢恢復了自信,年紀最小的他在很短的時間里成了廠里業績最好的業務員。
“那幾年,做業務員賺錢很容易。”阮建榮很快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長期走南闖北的生活也大大開闊了他的眼界,他開始慢慢意識到自己在商業上的天分。“我對商業有一種天生的敏感。”阮建榮在這一點上很是自信。
正是這種敏感,已經進入建材行業的他發現了一個商機。那時候,阮建榮代理了一種叫做鎂鋁曲板的建材,當時市場上銷售的都是臺灣生產的產品,價格高達每張220元,但因為是裝修的必備材料之一,又逢人們開始注重家庭裝修,銷售一直很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