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當運動控制的概念還沒有為大眾普遍接受的時候,隸屬于四通集團、剛剛誕生的四通電機以自主研發的系列步進電機產品敲開了市場的大門;秉承專業技術創新、集成服務領先、順應引導市場、創造品牌價值的經營理念,創業十年,四通電機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新品。1995年推出五相大功率步進電機驅動系統,1998年率先向國內工業界引入并推廣智能化視覺檢測系統,2000年推出小型化正弦波全數字伺服電機,2001年網絡化CNC橫空出世…… 四通電機持續快速成長為中國運動控制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為電子、制藥、包裝、醫療、金屬加工、金融機具等等行業,提供精密機械傳動、精密電機和驅動、數控和運動控制、工業現場總線、以及視覺測量系統等多層次的高技術產品和系統集成服務,初步具備了提供全套光機電一體化解決方案的能力。
兩年前,四通電機榮幸地成為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股份公司旗下成員,并正式更名為北京和利時電機技術有限公司。新公司完全保持了四通電機的優秀團隊和各項政策的連續性,憑借和利時集團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在中國過程自動化領域的領先市場份額,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資源。新的和利時電機公司將繼續保持技術領先優勢,努力成為離散自動化方面的專業品牌,和整個集團一起,通過持續穩定的發展,創造中國最有價值的自動化公司。

為進一步了解和利時電機公司技術創新情況以及未來發展戰略,本刊對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健先生(以下簡稱“王總”)進行了專訪。
核心業務和主要產品線
王總表示, 2004年和利時電機公司在6個方向(即步進電機及驅動、數字式交流伺服、無刷直流電機及驅動、智能視覺測量系統、行星減速器及數控直線單元、行業專用網絡化數控系統)展開了技術創新,并推出相應新產品。
目前公司的主要產品線和業務方向有:
1.運動控制電機及驅動。精密運動控制用微特電機及其驅動系統,包括高性能步進電機、全數字永磁交流伺服電機、智能化永磁無刷直流電機及其驅動系統,并擁有獨立品牌和領先的核心技術。產品型號多達上百種,廣泛應用于需要高精度定位,精密調速和力矩控制的眾多領域。
2.精密機械傳動單元。通過引進國際先進技術,最新推出交流伺服電機專用精密行星齒輪減速器系列,具有高精度、高鋼性、高負載、高效率、低慣性、低振動、低噪音、低溫升等特點。新開發的精密數控直線運動單元可以方便地滿足客戶快速開發整機產品的需求。該系列產品采用模塊化設計的機械直線傳動機構,在精密控制電機的驅動下,通過數字控制軟件可以方便地實現運動速度和距離的柔性變化,非常適合應用于高速、輕載、精密的運動場合。
3.網絡化運動控制系統。在運動控制系統方面能夠提供一系列具有鮮明特色的產品,包括基于DSP和FPGA的多軸通用運動控制器,6000系列PCI總線運動控制板卡,以及行業專用網絡化運動控制器,可以提供符合國際現場總線標準的產品,包括CAN/PROFIBUS/SERCOS等。
4.機器視覺測量系統。公司在1998年確立機器視覺和圖像處理為重要的技術發展方向,在工業視覺處理技術領域與西門子,松下,DVT等國際著名公司有著密切的合作伙伴關系,多年來培養了一支具有豐富應用經驗的工程技術隊伍,許多視覺項目都在目標行業內具有開創性。和利時既可以向客戶提供不同風格和性價比的產品,也可以憑借在自動化行業的背景提供交鑰匙式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5.系統集成與服務。以運動控制和視覺測量技術為核心的光機電一體化系統集成作為產品之外另一核心競爭能力,包括全程技術支持、控制與測量方案咨詢、系統軟硬件設計開發、以及整機和流水線設計制造。和利時電機公司憑借專業知識和市場品牌,已成為多家先進自動化廠商的授權系統集成商或核心合作伙伴。
交流伺服的技術發展趨勢與和利時的競爭策略
王總認為,交流伺服系統采用的電機,無論是同步還是異步,都是無刷電機,因此從本質上消除了直流伺服的維護問題。交流伺服最近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控制和電子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永磁無刷電機設計技術的提高。交流伺服系統的性能不斷提高,價格不斷下降,正快速接近和達到直流伺服的水平。伺服控制技術是比傳動控制更高等級的技術,我們從最近十年里看到的交流電機變頻調速取代直流電機調速的場面,隨著技術的發展,也正在伺服領域內出現。我們看到從幾十瓦到幾十千瓦的主流功率范圍內,交流伺服都在取代直流伺服和液壓伺服。只是把更小功率和更大功率的范圍留給了后者。
王總表示,包括和利時電機在內的屈指可數的幾家本地公司在交流伺服的開發和產業化方面做了相當多有益的工作,不過和國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需要進一步加快實現低成本、高性能數字伺服電機及其驅動控制裝置的產業化進程。近期技術發展的重點是:加快智能化控制理論的應用、開發專用芯片技術、功率集成技術與各種現場總線技術,驅動器方面實現網絡通訊、控制和驅動的一體化。電機方面主要發展高性能永磁同步電機,努力提高電機的動態性能和穩定性,另外就是提高國產編碼器等反饋元件的技術等級和降低成本。
王總說,在交流伺服方面,和利時電機的挑戰是如何面對國外品牌競爭。他們的策略就是充分發揮本地化特長,利用自己的技術和豐富的系統集成經驗,貼近客戶進行開發,使自己的產品,服務都有鮮明的特色。
首先,通過自主開發和對外合作的形式,繼續充實完善運控產品線,通過強力推廣活動,向市場提供一站式產品配套服務;第二,繼續充實系統集成隊伍,提高項目開發能力,使系統集成成為公司的品牌業務之一;第三,加強分銷渠道與合作伙伴網絡建設,與合作伙伴分享成功與經驗達到雙贏;第四,建設新的CI系統,向市場逐步導入新的企業形象;最后,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加強與客戶的互動。
運動控制與伺服市場的應用現狀和應用趨勢
王總說,運動控制和伺服現在還是屬于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領域。但是近幾年技術發展非常快,價格下降的幅度也很大,行業應用也比較多,人們開始接受交流伺服和專用運動控制器對于提高設備柔性,提高生產率的作用。
從競爭的角度說,伺服似乎處在變頻器市場10年前的情況。王總認為,中國各地,各行業,行業中各企業的技術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在這樣一個快速變革的社會里,幾乎所有的技術都會找到用武之地,絕對的先進與否沒有太大的意義,關鍵是對用戶是否適用,對他自己是否先進。就像和利時電機公司,一方面交流伺服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市場前景看好;另一方面步進電機仍然在發展,并在某些行業或領域占據著主導地位。
從市場發展趨勢看,交流伺服性價比提高,在定位方面會取代一部分大功率步進電機市場,在精密調速方面會取代一部分交流變頻的市場,或者說不叫取代,而是奪回原本屬于自己的市場。中國交流伺服市場目前不超過10萬臺,但是日本每年生產超過100萬臺,大部分國內市場消化掉,可以想象隨著中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中國成為世界制造加工基地,交流伺服的應用前景有多么廣闊。
自動化領域國內外的差距
在談到自動化領域中國與國外的差距時,王總說,問題是多方面的,有的屬于根本性的、有的屬于結構性的,也有的是影響全局的。比如整個國家技術創新體系沒有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和轉化機制不足等。這體現在我們一方面在核心技術,尤其是專利、發明、標準制定等方面嚴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歷盡艱辛搞出來的技術創新因為其它方面的能力不足而不能迅速產業化。
所以,自動化領域的中國企業只有勵精圖治,開放合作,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在國際經濟技術的循環之中找到出路。在未來的中國自動化領域里,一定會有國內、國際市場上都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國際化公司誕生。
未來自控的三個亮點
未來的自動化領域,王總認為有3個技術亮點,即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伺服系統,新一代開放式、網絡化數控系統及智能化視覺傳感技術,它們將被廣泛應用,并給工廠自動化的技術升級帶來深刻影響。
目前,新一代開放式網絡化數控系統也是國內外許多企業致力于開發的系統,這使得主機廠和最終客戶可以從市場上自由選擇符合開放式標準的硬件模塊、軟件組件,從而構成自己的專有系統;對于智能化視覺傳感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在食品、汽車、包裝、制藥等行業;模塊式網絡化的視覺傳感器和高端的基于板卡的機器視覺系統性能和處理速度也大幅提高。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應用自動化高新技術的熱潮正在中國興起。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