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11:稀土產業如何還原資源價值

時間:2011-01-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稀土,一種備受全球關注、讓中國引以自豪的礦產資源,近年來卻陷入產量高、獲利薄、環境資源代價巨大的窘境。為此,2010年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令,力圖引導稀土業走上健康發展良性軌道。

      提高環境準入門檻、提升產業集中度、控制總量規范出口

      稀土,一種備受全球關注、讓中國引以自豪的礦產資源,近年來卻陷入產量高、獲利薄、環境資源代價巨大的窘境。為此,2010年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令,力圖引導稀土業走上健康發展良性軌道。2011年,我國首批稀土出口配額下降,以及醞釀已久的《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有望近期“破繭而出”,預示著稀土業的變局已經到來,一場稀土業的整頓行動拉開帷幕,中國稀土業大洗牌的時代或將真正開啟。

      稀土是世界公認的發展高新技術、國防尖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如今,我國已成為資源量、生產量、出口量、消費量四個第一的世界稀土大國。據商務部和中國稀土學會等的統計,稀土作為一種稀缺資源,目前中國占有世界36%的稀土儲量,卻供應著世界90%以上的市場需求,由此帶來的生態環境壓力已讓中國稀土業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近期,隨著稀土產量指標、出口配額和關稅的調整,中國力圖整頓稀土行業的政策卻遭到西方非議,指責之聲不斷,中國稀土業再次被推向國際的風口浪尖。新年伊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出訪德國時表示,中國依法規范稀土開發秩序,是保護生態環境和可用竭資源、減輕污染損害的需要,也是實現稀土資源長期有效利用的需要。對國外希望中國改變稀土出口政策的要求,李克強予以斷然拒絕。

      2011年,中國稀土行業如何順勢而為,實現產業優化升級,在國際上爭取到與資源量相匹配的市場地位?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11年是稀土業的整頓之年,必須以環保標準出臺為契機,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規范稀土業開發秩序;同時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控制開采總量規范出口,掌控定價權。

      最近在北京舉行的2010國際稀土研討會上,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表示,中國《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已經基本制定完畢,作為國際上第一部針對稀土行業的排放標準,有望于2011年正式頒布。《標準》的實施必將大幅度降低稀土行業污染物排放,促進清潔生產企業的發展和結構優化。據了解,相比此前的征求意見稿,《標準》對稀土生產中水污染物的排放限制可能進一步收緊,最終確定的現有企業氨氮排放量將不得高于15毫克/升,水環境容量較小的特殊地區氨氮排放量則不得高于5毫克/升。“即將出臺的國家標準非常嚴格,對企業是生死大考。”張安文表示。

      稀土資源長期的粗放型采掘,導致了環境惡性退化,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稀土產業發展的瓶頸。分離稀土的池浸工藝造成了嚴重的地表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同時稀土在冶煉等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三廢”,相關業內人士坦承,如果依新環保標準要求,目前全國90%的冶煉分離企業都不達標。《標準》無疑將提高稀土行業的環境準入門檻,整個行業需增加大量環保投入、提高生產工藝和成本,這將倒逼行業重新洗牌和布局。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實施嚴格的環保標準,進行行業治理整頓,使稀土資源價格逐步回歸其應有價值,反映環境成本和資源約束,這樣才有助于保護稀土,促進稀土資源的開發應用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目前國內現有稀土冶煉分離產能已經超出市場需求近兩倍,如果《標準》出臺并得到嚴格執行,必將加速企業兼并重組步伐,緩解目前稀土行業產能過剩、混亂無序的局面。

      此外,中國的稀土行業需要整合,以掌握對稀土的定價權。2010年9月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明確將稀土列為6大行業之一。可以預見,2011年稀土行業的兼并重組的步伐將加快。據記者了解,目前,五礦集團、中國鋁業和中國有色3家央企都在大規模介入稀土行業,增強稀土市場控制權。在北方,內蒙古已明確由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專營全區稀土戰略資源;在南方,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5省區產地15市共同簽署了稀土開發監管區域聯合行動方案。

      方正證券有色業高級研究員鄧新榮認為,2011年將會是稀土行業治理整頓之年,《稀土行業準入條件》、《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稀土工業產業發展政策》等政策的出臺,將有助于提升稀土行業的整合發展。隨著國內資源開采保護、下游需求強勁帶動,2011年中國稀土金屬價格將獲有力支撐。業界建言,2011年稀土行業依然要從控制開采總量、改善國內稀土開發秩序、規范出口上下功夫,而且力度要有所加強。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