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將高端裝備制造作為七個重點發展領域之一。作為推動工業由大到強的重要主力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如何去推動?日前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高端裝備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來自工信部、國家能源局及相關協會負責人表示,充分依托重點工程、充分依托市場,以及打造科研研發平臺等將是推動我國高端裝備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司長李冶在論壇上表示,就裝備制造業而言,給錢不如給政策,給政策不如給技術,給技術不如給市場。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也是如此。李冶就此舉了個例子。據其介紹,他最近到中集煙臺基地的鉆井平臺調研,得知這個平臺建起來比外國的便宜1億美金。李冶當時就表示,其實可以建得比現在還便宜。“因為這個平臺上六七百公里的電纜都是進口的,沒有1公里是國產的,但實際上電纜國內都已經能自己制造了。”李冶還表示,作為政府部門,就應該在這其中做協調,幫助企業找市場。“我當時就說,你列一個大表,把整個中集集團海洋工程都需要什么東西,有什么標準、要求,然后政府來組織相關的會議或平臺,進行市場對接。這樣我們的市場就有了,也能促進和發展整個海洋工程裝備業的發展。”李冶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在會上也表示,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工程,對加快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只有工程才能帶動市場,帶動產業技術的發展。據張相木介紹,就重大產業工程而言,我國將重點實施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工程、空間工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創新提升工程、智能制造產業創新發展功能等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張相木還介紹說,我國還組織實施智能制造應用示范工程、南海油具應用示范工程,通過培育市場拉動產業發展。
“首屆中國高端裝備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介紹了”十二五“期間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的重點方向,即重點選擇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海洋裝備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集中力量加快推進。
據悉,航空裝備方面,將以市場為主線,組織航空研發、產業化、市場服務發展,大力發展系列支線飛機,重點突破發動機關鍵技術和裝備,空中管理系統和先進發展能力,建立有持續發展能力的航空飛機。
衛星及應用方面,將以建立我國自主的安全可靠長期穩定運行的空間基礎設施以及應用服務體系為核心,制定和實施國家中長期空間基礎設施發展規劃,重點加強航天運輸系統應用衛星系統、衛星地面系統和衛星應用系統建設,大力發展衛星綜合應用的產業鏈。
軌道交通方面將圍繞高速、重點、快捷三個方向,重點發展大型工程、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掌握系統集成和關鍵核心技術,提升關鍵零部件制度化水平,形成制度創新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集群。
海洋工程裝備方面,面向國內外海洋資源開發的重大需求,以海洋油具開發為主要突破口,大力發展海洋礦產資源裝備制造業,圍繞勘探、開發、生產、加工、儲運以及海上作業輔助、服務等環節的需要,重點發展大型水下系統和作業裝備等海洋工程裝備關鍵裝備,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總承包能力和專業化分包能力。
智能制造裝備方向,面向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重點推進智能儀表裝備、智能裝備等四大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