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上午,國內最大的純電動客車制造基地在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正式投產,由河南新美景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投資生產的首批20輛“中文牌”純電動客車下線。之后它們將立即交付許昌市公交公司使用,許昌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最早用上“零排放”公交車的二級城市。
據介紹,該基地占地6000畝,于2010年3月18日投入建設,一共6個車間,年生產能力達2萬輛,目前基地已完成16萬平方米的廠區建設。新美景電動汽車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賈秉成介紹說,由于公司已經掌握了成熟的純電動汽車技術,加上獨有的“車身輕量化”以及電池超長續駛能力,使得基地生產的純電動客車最早具備了量產和商業化的條件。“河南屬中原腹地,人多地廣,生產經營成本相對較低。而以河南為中心向全國輻射,將有效調控南北方兩個大區市場的銷售、售后,以及材料采購等相關環節。此外,政府的支持與純電動客車的發展密不可分。目前,一輛‘中文牌’純電動客車市場價格是130萬元,河南當地政府補貼50萬元,試點城市國家將再補貼50萬元,這樣一輛車其實只需30萬元。”
“中文牌“純電動客車將主要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國25個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以及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區的大中型城市。根據企業的發展目標,河南新美景在未來1~2年內將逐步完成主車批量生產,以及相關整車配套的控制系統、驅動系統等配套產業零部件生產;2~5年內達到年產2萬輛的生產能力,完成整車控制系統、驅動系統、整車子系統的相關零部件的流水線生產,建成與產品優化提高、技術研發等相關的高科技園,屆時公司將形成集技術、研發、生產于一體的一整套產業鏈的生產,逐步完成年銷售額突破30億元的銷售收入。
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可以追溯到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2009年,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四部委聯合推出了“十城千輛”計劃,進行新能源車的大規模示范運行。2010年8月公布的《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草案則進一步明確,未來十年,中央財政將投入上千億元,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達到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
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陳清泉說:“新能源汽車必將市場化,而市場化初期階段需要公共系統首先介入,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個人用車的電動化。河南新美景從生產純電動客車入手,這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第一階段是明智之舉。”
據了解,河南省日前出臺了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計劃在5年內建成我國中部地區電動汽車制造中心。這項已經開始實施的規劃,其主要任務是把河南打造成為我國重要的電動汽車研發中心、國內一流的動力電池生產中心和有重要影響力的零部件生產中心。河南省將通過推動省內新能源汽車企業與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廠商進行戰略重組,提升競爭優勢,加大研發扶持力度,盡快突破關鍵技術,設立產業專項資金等一系列措施,加快這一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