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經濟圈作為安徽乃至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長極,未來五年將有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2011年1月5日,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召開《合肥經濟圈2011-2015年發展規劃綱要(評審稿)》(以下簡稱《綱要》)專家評審會。評審會上透露了一些有價值的規劃內容。
占據安徽經濟“半壁江山”
該《綱要》確定的合肥經濟圈的發展目標是,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00億元,年均增長17%以上,占全省經濟比重42%,人均生產總值達56000元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4500億元,財政收入超過1500億元,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萬億元。到2015年,合肥經濟圈城鎮化水平達到58%。
加快合肥經濟圈建設,對加速形成安徽乃至中部地區的核心增長極,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城市群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小時通勤圈”不是夢
未來五年,合肥經濟圈實現圈內城市交通、通信網絡、供水、供電、供氣等方面全面接軌,基本形成以合肥為中心、覆蓋區域主要城鎮、產業集聚區、重要樞紐的“1小時通勤圈”。
鐵路:建成合蚌、合福、商阜杭客運專線、鐵路樞紐合肥南環線和南客站、淮南東站和淮南南站、巢湖東站,西合線增建第二線,改擴建合肥西站、六安站;加快建設礦產資源輸送通道阜陽-六安-廬江-銅陵鐵路線和六安-安慶-景德鎮鐵路線,規劃建設合淮、合六、合巢、合桐等城際鐵路。
航空:建成啟用新橋國際機場,推進新橋空港物流園和新橋國際產業園建設,增加國際國內航線、航班,支持建設通用機場,加強合肥機場對周邊城市的交通聯系和航空服務能力,推進合肥經濟圈內城市異地候機樓建設,培育區域內航空客運市場,形成一體化的航空客運系統。
公路:改造提升合肥連接淮南、六安、巢湖、桐城等周邊城市的快速公路網,規劃建設經濟圈環線暢通工程,建成環巢湖公路、合巢路(S105)改造、徽州大道南延、合六路(G312)改造、新建合六第二通道、國道G206合淮及合安段改造、合阜路(S102)升級改造。新建九龍大道、淮南大道、舜耕大道,構建合淮城際快速通道;實施合寧高速公路擴建,建設濟南至祁門安徽段、合肥至巢湖、合肥至西安、沿淮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設圈內各市(縣)至新橋機場快速通道;推進淮南至合肥煤炭外運通道建設。
水運:實施“引江濟淮(巢)”工程,溝通長江和淮河水系,形成以合肥為核心的“工”字型航運體系。提升發展合肥港綜合碼頭、派河碼頭,巢湖港碼頭、建成裕溪和巢湖復線船閘,把合肥打造成江淮流域內河航運中心。實施淮河航道、合裕線航道、派河航道、淠淮航道、兆河-西河航道、桐樅航道以及店埠河、豐樂河航道升級改造,淮河疏浚及開發利用,加快鄭蒲港、孔城港、鱘魚江、淮南淮河、臨淮崗、正陽關碼頭建設。
打造“一核四翼五帶”
合肥經濟圈未來將統籌區域發展布局,加快形成以合肥為核心,沿合淮、合六、合巢、合桐等交通干線和環巢湖區域為發展帶的“一核四翼五帶”空間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一核”:提升合肥綜合實力,增強輻射帶動力,強化經濟圈核心城市功能;
“四翼”:即加快淮南市、六安市、巢湖市、桐城市等中心城區發展,完善城市功能、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成為合肥經濟圈的重要力量;
“五帶”:以交通干線為依托,加強沿線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口向城鎮集聚、產業向園區集聚,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打造合淮發展帶、合六發展帶、合巢發展帶、合桐發展帶和環巢湖生態經濟帶。
培育十大優勢產業
合肥經濟圈將重點發展電力、冶金、建材、化工、汽車、家電、裝備制造、紡織服裝、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包裝印刷等十大優勢產業,形成一批千億元產業、百億元企業。
電力:加快建設合肥電廠#6機組,推進長豐電廠2ⅹ80萬千瓦機組、平圩電廠三期2×100萬千瓦機組、鳳臺電廠二期2×60萬千瓦機組、田集電廠二期2×60萬千瓦機組、顧橋煤矸石電廠2×30萬千瓦機組、洛河電廠四期1×100萬千瓦機組、山南新區2×30萬熱電聯供機組,對圈內大用戶開展直供電;實施華能巢湖電廠二期、華電六安電廠二期、國電舒城電廠、皖能霍邱電廠等工程。
冶金:開發廬江、霍邱鐵礦,在六安、廬江組建集采礦、選礦、煉鐵、煉鋼等為一體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謀劃年產500萬噸優特鋼項目和廬南重化工基地特鋼項目,在合肥布局鋼鐵制品深加工項目;推動煤電鋁一體化項目建設。
建材:加快巢湖國家級水泥生產基地和新型建材產業項目、六安海螺水泥生產基地和葉集板材加工基地建設;推進桐城新型玻璃產業基地項目,加快淮南煤矸石、粉煤灰綜合利用項目建設。
化工:重點推進安徽(淮南)煤化工基地,安徽華誼、皖維化工基地,廬南重化工基地和和縣精細化工基地建設;加快合肥氯堿聚氯乙稀項目建設;推進合肥、六安化工產業園建設。
汽車:推進合肥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和淮南、六安、巢湖、桐城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建設。建成淮南年產5萬輛新能源汽車、巢湖雙錢汽車輪胎項目,形成年產300萬輛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能。
家電:推進合肥美菱、榮事達、美的、海爾、三洋、長虹、格力等強勢家電企業產業升級項目建設,加快淮南、六安、巢湖、桐城家電配套產業園建設,加快六安索伊電器二期項目建設,形成年產1億臺(套)家電產能。
裝備制造:重點推進合肥中低速船用柴油機產業基地、熔安重工挖掘機、天威保變特高壓變壓器、合力工業園二期、日立建機3萬臺挖掘機和減速機、水泥聯合裝備,安徽(淮南)煤礦機械裝備制造基地,淮南礦用電子產品基地、巢湖特種電纜基地、船舶制造基地和大元泵業精密電機配件、輝煌機械汽車配件、聯發凱迪公司年產3萬臺大中型拖拉機等項目建設,六安財富集團專用汽車制造、應流集團裝備制造及核電產品配件基地、興林機械新型建材裝備制造基地、恒源機械水利環保裝備制造基地,桐城起重運輸機械及鐵路專用電纜基地等項目建設。
紡織服裝產業:推進桐城羽絨制品、家紡服裝工業園,六安寶利嘉紡織產業園,巢湖天成紡織年產1萬噸再生纖維、嘉豐實業窗簾,華潤合肥基地等項目建設。
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推進合肥千億元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基地,淮南豆制品加工、奶業加工基地,六安酒業及飲品生產基地、糧油深加工基地、蠶桑種養基地、皖西白鵝及羽絨深加工和大麻生產加工基地,巢湖糧油、水產品和畜禽深加工基地,桐城羽絨、蛋鴨養殖深加工和糧食深加工基地等項目建設。
包裝印刷產業:推進合肥、桐城包裝印刷產業基地、巢湖南峰集團綠色包裝工業園建設。
實現圈內一號通
一個圈內電話,一個行政區域代碼,將取代原先的長途電話前的區號。電話區號、移動網絡統一對合肥經濟圈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重大的標志意義,由省通信管理局牽頭推動合肥經濟圈電話區號、移動網絡統一工作,確保五年之內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