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曾經擁有眾多的“第一”:中國第一臺重型龍門刨床,第一臺6.3米重型立車,第一個特大型鋼鐵生產企業,第一個特種鍋爐制造企業……
如今,湖北又創造出眾多的“第一”:中國第一根光纖,第一套獨具自主知識產權的超長距離光傳輸系統,第一個五軸及以上聯動數控系統,第一臺高清視盤機……
從低端到高端,從“制造”到“智造”,我省裝備制造業正在轉型升級。
去年4月,第六屆中國數控機床博覽會在南京舉行,數百家數控機床企業同臺競技。華中數控自主研發的HNC-32光纖總線數控系統,成為一大亮點。業界評價:它代表了我國在高端數控系統關鍵技術上自主創新的最新成果。
數控技術,是機械制造業的靈魂。技術先進與否,左右著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大到巨型飛機的制造,小到打磨一枚縫衣針,其發展直接關系國計民生。
過去,國內數控產業的滯后,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制造業的發展。我國高檔數控系統90%以上份額,曾被國外兩家著名數控公司掌控,以至于中國高檔制造工業裝備多是“洋腦”。
華中數控的崛起,改變了困擾我國裝備制造業已久的“短板效應”。
10年間,通過持續的自主創新,這家企業已成為國內唯一擁有成套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配套能力的數控企業,出自他們之手的近萬套系統應用于國內機械、汽車、能源、航空航天、教育等行業。在市場上,華中數控的產品,迫使某外國公司將其民用五軸聯動數控系統的售價從70多萬元降至40多萬元。
通過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在世界尖端技術領域確立了自己的地位,進而實現產業化,搶占市場先機。華中數控的崛起,超越了我省傳統裝備制造業成長的模式,成為“湖北制造”邁向“湖北智造”的一個典范。
業內人士指出,如果缺乏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裝備制造業就會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低端,重大裝備的研發生產將受制于人。
振興裝備制造業,必須實現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在自主創新的舞臺上,我省裝備制造業不斷上演著突破歷史的好戲。
烽火科技,提出3項IP網絡技術標準,這是國際電聯首次批準的由中國人提出的國際標準。
長飛公司,自主研發光纖拉絲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全球光纖光纜行業的巨頭之一,正源源不斷地向國外返銷技術。
華工科技,研制出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精度等離子切割機和高性能激光切割機,產品進入美國、澳大利亞等市場。
凱迪公司,全球唯一同時擁有300MW以上干法和濕法脫硫兩種技術的企業,使跨國公司逐步退出中國市場。
武漢光谷新光電公司,研發的紅光NVD高清視盤機,打破了西方數十年行業技術壟斷,迎來光盤產業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新跨越。
過去5年間,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裝備在我省完成“零”的突破,實現國產化,一批代表了中國裝備水平的自主創新產品漂洋過海,打入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向世界展示湖北裝備制造業的新形象。
產業升級——占領新興行業戰略高地
遠遠看,它和一般的幕墻玻璃沒有區別,透光度好、還能隔音、隔熱。
細細瞧,玻璃內暗嵌著根根“細絲”。原來,這是一種可發電的光伏建筑幕墻玻璃,能收集太陽能,并將其轉化為電能。
作為太陽能光電建筑一體化的一部分,目前,這種幕墻已取代傳統建筑材料,成為節能新材料而被廣泛應用。
武漢日新科技,正是這種高科技產品的制造商。眼下,這家企業還投資興建了全國最大的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并網發電項目,將產業鏈向中、下游延伸。
事實上,以太陽能光電建筑一體化為起點,向上追溯,在整個光伏產業中,你都能看到湖北制造的身影。
多晶硅領域,匯集了宜昌南玻、三峽新材等頗具規模的企業;電池領域,武漢珈偉、武漢日新技術均處國內領先水平,武漢珈偉的產品,95%銷往美國、歐洲和澳洲。而作為關鍵設備的光伏逆變器,我省也正著手設立國家級實驗室,并有望明年建成生產基地。
據悉,在未來數年內,湖北省將向光伏電站領域投入百億元,拉動從生產太陽能電池核心元素硅到發電設備安裝的全產業鏈發展,形成千億元產值。
光伏裝備制造業的崛起,是湖北省裝備制造業搶占新興戰略產業高地的一個縮影。依托獨有的科教優勢與制造業基礎,在節能設備、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湖北已開始布局,并將其作為全省制造業立足當前謀發展、著眼長遠促轉型的關鍵。
以風電產業為例,目前,湖北省已有3303工廠、荊州巨鯨、武漢重工鑄鍛、709所等10多家企業從事風電裝備制造,涵蓋發電機、齒輪箱、電控系統等多個關鍵配件行業,九成零部件可實現“湖北造”。制造風力發電機組的武漢國測諾德,通過與歐洲頂尖技術團隊合作,推出的兆瓦級兩葉片風機產品,已在東北、內蒙以及山西等地成功并網。
再看節能設備領域,凱迪電力的煙氣脫硫和污廢水處理設備、武鍋的大型堿回收鍋爐,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襄樊,總投資80億元至100億元的國內唯一節能裝備制造業項目正在建設,建成后年產值將突破300億元。
站在高處,方能謀得長遠。隨著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崛起,湖北省裝備制造業將迎來下一個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