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負責研發的紅棗自動化、智能化分級分選設備日前通過自治區科技廳的驗收。
寧夏回族自治區盛產紅棗,靈武的長棗,中寧的貢棗、圓棗,遠銷國內多個城市。但紅棗的分級篩選一直是人工操作,耗時長、工作量大。去年,寧夏大學承擔了自治區科技攻關(國際合作)《紅棗計算機圖像處理快速無損檢測自動分級系統(機)的研制》項目,在國內首次研制出紅棗自動化、智能化的分級分選設備。
該機器的原理是利用攝像頭提取紅棗的表面圖像信息,經過程序識別判斷,然后根據表面是否有損傷,以及大小、形狀、顏色等將紅棗按等級分開。該機器對紅棗大小、形狀和顏色的判斷準確率達到90%以上,表面缺陷準確率達到85%。據預測,該機器一旦推廣應用,將為靈武長棗產業發展創造2000萬元以上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