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興經濟體為流動性泛濫而頭疼的同時,小型發達經濟體也面臨同樣的困境。以色列就是如此。
上周末,以色列央行公告顯示,其11月末外匯儲備達到682.78億美元,而2008年年中,以色列外匯儲備還徘徊在270億元美元附近。據統計,11月以色列央行又增加購買了7900萬美元。
此次經濟危機期間,以色列是第一個提出加息的發達國家。如今,持續流動性泛濫帶來以色列幣——謝克爾的持續升值,以色列則不斷購買美元以防止其升值過快而影響出口。
以色列財政部副部長兼總會計師歐林(Shouky oren)在上海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全球美元遠期走勢繼續下滑的前提下,以色列持續購買美元,將導致外匯儲備的價值大量縮水。” 加上以色列國內通脹壓力巨大,央行也不可能通過印鈔來解決問題。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央行正承擔著目前大部分貨幣風險。
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經濟研究部主管Petya Koeva Brooks表示,對擁有極高外匯儲備的經濟體而言,不斷增加儲備來應對熱錢,將會拖慢重新取得全球內需和外需平衡的步伐。
對此,歐林表示,目前為止以色列央行繼續擴大外匯儲備的后果還不明朗。他相信這一政策還會維持一段時間。“現在的情況和那時完全不同。央行心里也十分清楚,不能一直采取持續購買美元的策略。”
11月29日,IMF公布了其對以色列的評估,認為以目前面臨的挑戰是,要在全球經濟不確定、熱錢涌入、本幣升值和房地產過熱的前提下保持經濟增長和低通脹。
歐林強調,目前以色列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在承認謝克爾緩慢升值的前提下,防止匯率有大的波動。
對該問題,IMF建議,以色列應更多在財政政策而不是貨幣政策上加速采取行動。IMF指出,相對于購買美元等匯率調控措施,鞏固國內財政、加快解決財政赤字問題更是重中之重。
歐林向記者表示:“針對以色列國內的財政政策,我們已經達成共識,下一階段的經濟政策將會更加靈活多變。”
但歐林強調,即便如此,以色列不會通過政策直接控制資本流動性和應對通脹。隨著20多年前以色列開放資本市場,出口經濟增長顯著,政府直接控制資本流動已成歷史,以色列不可能再走回頭路。
他說:“以色列是一個從自由貿易市場中充分獲益的國家,開放的全球貿易市場對這個出口導向經濟體至關重要。”
對目前很多新興市場采取資本管制措施應對熱錢涌入,歐林希望只是暫時的現象,因為資本管制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限制市場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