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智能電網醞釀巨大市場空間

時間:2010-11-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 我國“十二五”能源政策也已明確預示,智能電網要保障電網的穩定和可靠性以及能源輸送的效率。

      近日,一場旨在探索能源發展路徑的“2010菲尼克斯‘新能源、智能電網’技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新能源和智能電網的發展已成為一次新的工業革命,研究和開發新能源與智能電網技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數字正刺激著人們的神經,日益緊迫的能源壓力也不斷攪動著企業敏感的商業思維。盡管在2009年,中國政府先后提出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費比重要達到15%左右,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發展目標。但中國80%的電力來源于煤炭,短期內實現能源替代顯然異常艱難,而智能電網往往被認為是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解決當前能源危機的有效手段。

      在2010年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布《加快智能電網試點的成功步伐》的報告中指出,智能電網是一個數字化自愈能源體系,能夠優化電力供應,促進電網的雙向溝通,實現終端用戶能源管理,最大限度減少供電中斷,并按需傳輸電量,帶來的結果是電廠和客戶承擔的成本降低,電力供應可靠性提高,而碳排放量大大減少。

      相關數據顯示,智能電網未來在國際市場發展空間廣闊且發展態勢強勁。

      我國“十二五”能源政策也已明確預示,智能電網要保障電網的穩定和可靠性以及能源輸送的效率。對此,國家電網公司繼電保護處處長舒治淮博士表示:“實現這一目標,智能電網就必須是一個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包含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各個環節,覆蓋所有電壓等級,實現‘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一體化融合的現代電網。”

      “電網正在從先前的分布式網絡發展成為一體化的能源體系,實現上述目標,自動化是關鍵技術。”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新能源分會主席、菲尼克斯電氣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RolandBent表示。據悉,由于該公司連接技術完成了由電信號接口向光信號接口的轉變,并把以太網通訊延伸到現場,可以輕松實現對變電站的智能控制和保護,以及對本地電網的遠程監控。

      然而必須面對的是,核心技術的缺失正在制約中國的能源發展目標。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其發布的2010年中國人類發展報告《邁向低碳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未來》中指出,中國實現未來低碳經濟的目標,至少需要60多種骨干技術支持,在這60多種技術中有42種是中國目前不掌握的核心技術;美國商務部《清潔能源出口指南》也指出,中國現在缺的是能源效率技術和能源管理專長。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