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9日在深圳舉行的第25屆世界電動車大會,再次掀起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熱潮。在本次展會中,中外車企平分秋色,送展的超過220輛新能源汽車中,半數以上來自中國企業。而且中國車企更鮮明高舉起電動車的大旗。工信部日前已初步明確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中國汽車業將展開向電動車的戰略轉型。
“3-5年中國或成為世界上電動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中國最有可能成為世界電動車王國。”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表示。
在大會的展臺上,除寶馬、豐田、通用、大眾國際巨頭等帶來了他們的新能源車型外,更多的中國企業投入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大潮中,比亞迪、奇瑞、吉利、中華、珠海銀通、世紀新能源、五洲龍、陸地方舟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企業都拿出了他們的純電動或混合動力車型。繼比亞迪和眾泰之后,奇瑞也正式向市場推出了首款高速純電動轎車。
11月4日,本屆大會還在深圳舉行了電動車大巡游,有超過30余輛的電動車在深圳巡游超過40公里。這成為全球電動車最大規模的一次集中展示,進一步拉近了電動車與消費者的距離。
觀察人士關注到,本屆世界電動車大會,主角已經從此前的研究機構,轉變為汽車企業,并且國內外車企之間展開了更多的合作,電動車大會正是它們溝通的平臺。另一方面,電動車產品也從制造階段,開始進入商品化階段,多款產品已試水銷售或公共運營。
目前投入運營的比亞迪純電動車e6已累計運營60萬公里,最長的一部已經跑了接近4萬公里,這期間電池容量沒有發生變化。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表示:“如果跑到15萬公里沒有問題,那么電動車時代就來了。”
當然,世界電動車大會一方面呈現出百舸爭流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仍是魚龍混雜,不成熟的技術和產品仍然很多,專家們也仍然爭論不休。但如何進一步完善配套,培育市場,無疑是當前的最重要問題。唯有市場打開,電動車產業化才能不走回頭路。
在這方面,深圳市作為本屆世界電動車大會的東道主,作出表率。深圳市政府已經承諾,今年年底之前在深圳市很多重要民用停車場會修建7500個充電樁。深圳市在國家補貼新能源車5萬元和6萬元的基礎上,對于符合技術條件的產品,再給予3萬元和6萬元的補貼,補貼力度空前。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也承諾,對于購買純電動車的個人用戶,在用電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這樣的內外環境使深圳成為純電動車與商用環境最好的城市。
而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世界電動車大會上表示,政府將對中外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一視同仁,享受同樣的政策。他說,在中國已經有世界上各大主要生產廠所建立的合資企業,已經有一大批國際上來自于各國的電動汽車零部件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在最近公布的關于節能汽車的政策補助方面,各國的國際品牌和中國研發的汽車同樣得到了支持。在電動汽車推廣的十城千輛當中,只要有適合的產品,政府部門都會給予同等強度的支持。
“一視同仁”的開放式政策,同樣被外界解讀為,主管部門著力于培育一個開放式、有競爭性的電動車市場,使電動車產業化依靠市場力量更快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