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亞洲發展銀行在亞洲啟動了一項新的太陽能項目;去年,印度政府批準了雄心勃勃的“國家太陽能計劃”;孟加拉國在世界銀行的支持下,計劃到2012年發展100萬農村家庭使用上太陽能板;隨著一系列刺激政策的出臺,中國也試圖從太陽能設備制造大國走向太陽能應用大國……
近日,《紐約時報》文章指出,亞洲的發展中國家看到了太陽能應用的曙光。
亞洲:商機閃現
在印度,將近40%的家庭沒有電力供應。這種缺電的情況在亞洲很多國家都普遍存在。因此,通過太陽能提供家庭生活和照明用電成為一大商機。
但為什么這些國家沒有早些采取行動?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缺乏政策支持,二是成本太高。
亞洲發展銀行能源委員會主席Seethapathy Chander表示,安裝大型太陽能發電場的成本太高,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收回成本,而且這期間需要持續的財政補貼。
小型戶用太陽能電池板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孟加拉國Selco太陽能公司的創始人Harish Hande指出,印度一個小攤販每個月大約能掙800盧比,但卻可能需要花上210盧比用來購買煤油或者蠟燭。
相對而言,太陽能電池板除了初期投入,在之后可以免費使用了。據悉,一個小型家用太陽能照明系統的價格在8500~11000盧比之間,但即使是一個僅需首付15%的小型家用太陽能照明系統也超出很多家庭的購買能力。
銀行從不借錢給窮人。但現在,據報道,像Selco和Orb這樣的能源公司正在說服越來越多的當地銀行貸款給低收入人群,并讓他們確信,貸款給太陽能產品和貸款購車一樣是穩賺的買賣。
Orb能源公司創始人Damian Miller認為,分期付款將促進太陽能產品商業應用的推廣。
大規模太陽能發電場同樣在加速發展。
過去幾年中,技術進步使得太陽能電池板越來越便宜、高效。由于價格下降,政府在發展替代性能源方面的積極性也在提高。
“便宜的太陽能板和金融危機以來的低利率,已經使得太陽能應用走進更窮的國家。”世界銀行能源專家Anil Cabraal說。在他今年4月之前,已經處理過多個亞洲和非洲的太陽能項目。
國際金融機構的資助更有助于亞洲地區掀起太陽能發電高潮。
隨著今年項目的啟動,亞洲發展銀行希望到2013年實現300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容量。而現在,實際的發電量僅有不足500兆瓦。世界銀行也向孟加拉國提供1.3億美元的貸款,用以在農村地區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向30萬戶家庭供電。
印度的“國家太陽能計劃”希望將國內的太陽能并網發電從現在的2兆瓦提高到2022年的2萬兆瓦,還計劃將不入網的太陽能發電從現在的每年20兆瓦提高到2013年的200兆瓦和2022年的2000兆瓦。
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高級官員Gauri Singh表示,政府已經承諾為該計劃投入200億美元,并希望能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資。她承認,這只能解決印度能源供應中的一小部分,但重要的是讓印度的運營商和制造商掌握更多的技術和經驗。
當然,太陽能難以取代化石燃料的地位。目前,太陽能在亞洲的能源需求總量中還不足0.25%。Chander說。不過,一旦亞洲的各種太陽能計劃開始實施,可以將貢獻率提高到3%~5%。
“亞洲很多地區的太陽能資源量是德國的3~4倍。”Chander說,“在這里開發太陽能意義重大。”
中國:前景看好
中國雖然還沒有大規模太陽能發電,但卻是世界主要的太陽能光伏設備和原件制造商。
有數據顯示,中國制造了世界上1/3~1/2的太陽能光伏電池,卻只有1%~5%的實際應用。這些太陽能設備并未緩解中國自身快速的能源增長需求,而是遠銷海外,幫助德國、西班牙、丹麥發電。
香港CLSA公司的分析師認為,中國的太陽能市場在國際市場中無足輕重,甚至對于自己的能源需求來說也是如此。
據統計,中國在2009年已在可再生能源項目上投入了346億美元,為世界之最。雖然如此,中國國內的太陽能發電市場一直未獲啟動。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很多,包括價格因素和技術限制。阻礙太陽能大規模發展的主要問題是電網難以容納間歇性能源。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李俊峰在最近一次采訪中表示,2009年,中國400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容量中只有200兆瓦入網。
不過現在,成本下降和一系列政府刺激政策的出臺將有助于改變這一局面。
CLSA的太陽能分析師Charles Yonts注意到,2009年,中國在電網建設上的投資超過對新增發電量的投資。
更為先進的電網可以解決另一個阻礙中國太陽能應用的難題:西部的太陽能難以遠距離輸送到東部用于經濟建設。
《紐約時報》認為,中國重視電網建設為將來太陽能大規模發展鋪平了道路。
不過,專家普遍認為,決定太陽能市場能否啟動的關鍵在于上網電價能否降低。
Yonts認為,電價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很快就會實現。他指出,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太陽能開發的成本正在迅速下降,相關方面也正在努力達到這個拐點。他認為,到2012年,太陽能發電的單位電價能夠降低到0.8元/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