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減排行動“透明度”遭遇國際壓力

時間:2010-10-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未來幾年的談判中,減排行動透明度問題肯定會成為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施壓的一個主要手段,中國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壓力。

      10月4日下午4時,在天津舉行的2010年第四輪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會議上,中國代表團舉行了首場新聞發布會。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對中國代表團而言,減排行動透明度問題在談判中已沒有任何障礙。
  原定半小時結束的新聞發布會,足足延長了一倍時間。與此次談判會議的主辦方、《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秘書處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相比,中國代表團這場發布會更受媒體關注,來自中外媒體的記者擠滿了不甚寬敞的房間。
  簡短的開場白之后,發布會直接進入答記者問環節。最受關注的莫過于“三可”和透明度問題。這也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美國與中國在氣候變化談判中爭議的焦點話題之一。
  早在2007年12月的巴厘島氣候變化談判上,發展中國家在談判決議文件《巴厘行動計劃》中,就首次承諾其國內采取的溫室氣體減緩排放行動,應當“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簡稱MRV,即“三可”),即保持透明度。
  但談判各方關于發展中國家哪些減排行動應納入“三可”,尚存在爭議。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氣候變化談判開幕之前,中國首次公布碳強度目標: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至45%。
  在哥本哈根,解振華多次表示,發展中國家自主采取的溫室氣體減緩行動,不應當接受“三可”或變相“三可”的要求。但到了談判的最后關頭,中國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態度,最終與基礎四國的另外三個國家,即印度、巴西和南非一樣,同意在清晰的指導原則和確保國家主權得到尊重的前提下,國內的自主減排行動可以接受國際“磋商和分析”。
  但對于“三可”以及“磋商和分析”的具體界定,尚需各方進一步談判。中國代表團成員、清華大學滕飛博士曾經告訴財新記者,在未來幾年的談判中,減排行動透明度問題肯定會成為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施壓的一個主要手段,中國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壓力。
  對中國而言,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碳排放,即碳強度,是一個毫不輕松的任務,而增加這種減緩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的透明度,同樣是巨大的挑戰,因為中國的統計體系不完善,減排數據的統計方面更是存在諸多缺陷。
  觀察人士普遍認為,發達國家能否在減排目標上更進一步,發展中國家能否在減排行動透明度問題上做出更多讓步,是今年年底將在墨西哥坎昆召開的氣候變化談判能否取得階段性進展關鍵。
  此次在天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解振華重申了中國在“三可”和透明度問題的立場。他同時指出,國內自主減排行動的國際“磋商和分析”仍需制定具體的制度和機制,中國不贊成一些國家對發展中國家自主行動采取程序和做法上更為復雜和嚴格的要求。
  有外界言論認為,中國和美國成為決定氣候談判成敗與否的主要國家。解振華坦言,中美在氣候變化領域只能推動進程,發揮重要作用,但不能發揮決定性作用。他還說,作為首次舉行氣候變化談判會議的承辦國,中國并非出于“推銷”目的,而是希望為推動氣候談判進展做出努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