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風電認證或將強制 本土機構乘勢擴疆

時間:2010-09-28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伴隨著風電產業的迅速發展,產業鏈上關鍵一環——風電認證機構正在迎來一個大好時代。

      伴隨著風電產業的迅速發展,產業鏈上關鍵一環——風電認證機構正在迎來一個大好時代。

  一位參與風電并網國標制定的人士向記者表示,風電并網國家標準在經過兩輪的征求意見和修訂后,已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報批國家能源局。

      “新的標準將更嚴格并具有強制性約束力。”上述人士透露,其中之一,便是在國家層面強化推出風電并網檢測認證制度,“這將成為風電企業并網的準入門檻。”

  而一位來自國外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工程師則敏感的察覺到,中國的風電認證市場可能要走向強制性的道路。

  記者了解到,國際領先的風電設備生產企業在新產品正式規模化投產之前,往往會委托有關認證機構開展全面嚴格的設計評估、檢測試驗等,以考核風機實際運行情況下的性能。這其中,風電并網監測只是整個風機認證中的一個部分。

  這位工程師向記者解釋,如果中國的風電認證市場走向強制,這意味著,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廠商,要在中國市場上出售風機產品,就必須經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下稱認監委)的第三方機構認證。

  隨著風電強制認證的范圍擴大(整機質量、零部件等認證),相關認證市場將迎來“盛宴”。但我國本土風電認證機構和國外認證機構各自機遇如何、是否重洗競爭牌局,還待觀察。

 

  風機認證或變為強制

  實際上,風電并網認證只是整個風電認證的一部分,而風電認證在我國目前還是自愿性的認證市場。據了解,認證模式有很多種,除了設計評估、型式認證及產品認證等。而強制風電認證的說法,并非完全空穴來風。

  “目前來看,這個行業已達成共識了,沒有認證是不可能銷售的。”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秦海巖告訴記者。

  中國船級社認證公司副總經理涂建華解釋,這樣的壓力主要來自于風電場業主,考慮到風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結構,又安裝在氣候條件比較惡劣的地方,交通并不方便,維護起來也麻煩,所以“大家都感覺質量要過硬”。

  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楊校生證實了這點,“我們不要求認證,但是沒有認證的風機我們不會買。”

  目前,我國有兩家獲準的本土風電認證機構,分別是中國船級社(CCS)和鑒衡認證中心(CGC)。

  “在風電認證業務上,我們目前主要做的是質量認證和產品認證。”涂建華坦言,CCS目前并沒有開展這項業務。他告訴記者,并網檢測的是另外一些性能參數,“從技術角度來講,就是這臺風機發電的品質如何。”

  前述參與風電并網國標制定的人士則告訴記者,風電并網檢測試驗目前主要由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負責。

  去年11月,經國家能源局批準,國家電網公司投資3.5億元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建立了國家風電技術與檢測研究中心(下稱檢測中心)。該項目同時被授牌“國家能源大型風電并網系統研發(實驗)中心”。

    秦海巖告訴記者:電科院也是鑒衡簽約的檢測機構,“檢測我可以委托電科院去做,我們叫簽約實驗室,認證機構不一定自己做。”
  作為風電機組的入網檢測機構,檢測中心被認為手握風電企業的“生殺大權”:只有通過其各項檢測,才能獲得風電機組“入網證”。

      但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遲永寧直言,“電科院不一定是最權威的,這涉及國家的政策和管理問題。”

  來自甘肅的一家風電場業主則曾提出,國外的一些機構也希望進入中國來擔當檢測的第三方,“那么誰的檢測結果最權威?這就需要最終的認證。”

而這位風場業主現在考慮的問題則是,一旦國家將風電認證市場強制化,這些國外的第三方機構只能與中國有資質的第三方聯合認證。

  本土機構乘勢擴疆?

  “2008年,我們頒發了風電認證業務中整機和零部件的第一張證書。”涂建華介紹,CCS的第一張整機證書頒發給了金風科技(002202,股吧)出口至古巴的風機。

  “目前客戶都是一些大的廠家,像東汽、金風科技、湘電股份(600416,股吧)、國電聯合動力等。主要的零部件客戶企業則有上玻院、南高齒、湘潭電機等。”涂建華說。

  與CCS的發展軌跡相差不大,鑒衡認證中心于2003年成立,并在2006年將第一張認證證書發給華銳風電生產的整機。

  “金風科技在選擇認證單位上,都是經過前期研究和市場調查后,確認行業內最權威的認證單位來進行。”金風科技并網研究室主任喬元透露。

  他解釋,特別是產品在進入不同海外市場的時候,更需要保證的是,要選擇在特定區域和市場范圍內最具權威性的認證單位,以幫助產品成功進駐海外市場。例如,金風科技在德國就是找GL認證,在美國找UL認證等等,他們都是所在地區最權威的風機認證單位。

  而一旦風電認證強制實施,對于中國船級社和鑒衡來說,則是一個擴疆的良機。但對此,兩家機構的相關人員均未向記者透露更多關于強制可能性的信息。

  不過,涂建華仍坦言,“CCS有能力,也有義務協助國家的主管部門,盡快把國家的認證制度、認證體系和標準體系建立起來。”

  秦海巖則告訴記者,就在前不久,能源局委托了中電聯、風能專業委員會、鑒衡認證中心起草風電設備并網檢測管理辦法。“國家有強制的想法,但是最后管理辦法怎么定,還不一定。”

  下一個熱點:零部件認證

  縱觀全球及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的現狀,認證機構的業務勢必會從陸上走向海上,從整機走向部件,從產品走向項目。

  如得益于擁有大量海洋工程的經驗,CCS提出將把海上風電的認證作為重點。

  “去年,我們已經編制完成第一版《海上風力發電機組規范》,已通過了業內專家的評審。”涂建華介紹。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CCS已經出版了海上風電安裝船的規范。涂建華告訴記者,“產業鏈里肯定會出現安裝、維修的公司,對于海上風電產業化的需要,則需要專業的風電安裝船。”

  “國際上也是這樣,我們國家也已經有了合資的安裝公司,那么對安裝船的認證肯定有市場。”涂建華解釋。

  此外,各家機構則不約而同的開始增加對零部件認證的重視程度。

  以鑒衡為例,其最近一年都在不斷完善葉片的認證規則,“對葉片的認證一直在做,以前都是按照國外機構的認證規則,但是我發現這在中國可能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秦海巖說。

  他向記者透露,需要對一些廠家的產品在一致性上進行嚴格控制,“有的是有意的、有的是無意的,但是生產過程中的任何差錯都可能導致產品的質量缺陷。”

  他表示,鑒衡目前還對發電機、齒輪箱、變流器等進行了認證,對塔筒、輪轂的認證也將逐步鋪開。

  “風電機組的質量依賴于主要零部件產品的質量,甚至于優質穩定的原材料品質,因此我們一直在推行整機的認證應建立在主要零部件通過認證的基礎上;同時僅僅通過設計認證是不能證實產品的實物質量的,產品的型式試驗、產品一致性、質量保證能力甚至產品的出廠或制造認證才是考核產品質量的關鍵。”涂建華告訴記者,不少風機出現的問題,都是因為零部件的缺陷甚至是原材料工藝或性能的不穩定造成的。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