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低碳經濟:如何鞭策企業可持續發展?

時間:2010-09-2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對于中國的企業而言,氣候變化問題如同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家迅速興起、人口老齡化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等一樣,有可能成為重新塑造全球經濟社會的重要力量,并且會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海嘯、酸雨、雪災、洪水、霧、地震等極端氣候環境事件的發生頻率逐漸增加;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讓人難以接受;干旱化及生物多樣性減少趨勢日益加劇;還有更多越來越多捉摸不定的自然災害,正在懲罰著人類對于地球肆意破壞的行徑……
      全球氣候變暖,這是我們生存在地球上的任何人任何企業都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那么,我們如何去通過合理的節能意識,履行綠色社會責任;通過科學的減排措施,去優化企業能效,可持續發展呢?在此背景下,“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城市”、“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而能源與經濟以至價值觀實行大變革的結果,可能將為逐步邁向生態文明走出一條新路,即摒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與創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再生發展。
      低碳經濟,一詞最早正式出現于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提出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為特征的綠色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它的核心是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創新,形成明確、穩定和長期的引導及鼓勵,推動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促進整個社會經濟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
      在發展中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同時獲得整個社會最大的產出是低碳經濟的最好注解。低碳經濟的內容主要包括低碳產品、低碳技術、低碳能源的開發利用等。低碳技術則涉及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行業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
      挑戰與機遇
      對于中國的企業而言,氣候變化問題如同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家迅速興起、人口老齡化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等一樣,有可能成為重新塑造全球經濟社會的重要力量,并且會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1、全球變暖本身將會為企業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全球溫度的升高、降水的變化、海平面的升高,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對水資源、農業、自然生態、基礎設施以及企業人力資本等產生的影響,特別是極端性的氣候事件所帶來的沖擊性和持續性的破壞,都將會改變企業所面臨的要素市場環境和產品市場環境,并且影響到企業包括采購、生產、銷售、物流等在內的運營狀況,影響到企業的資產價格以及信貸和保險等金融運作,最終影響到企業的財務、市嘗業績及其可持續發展。
      2、隨著中國逐漸承擔控排減排溫室氣體的國際責任,減少能耗和碳排放,采取低碳發展模式將逐漸成為企業面臨的約束性條件,而能源強度和碳強度高的企業和行業將會面臨顯著的合規風險。中國將會在市嘗技術、標準、投融資方面不斷推出有利于節能減排的政策法規,會通過行政、法律、經濟和社會等手段實現社會經濟的低碳轉型。中國最終將會建立起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建立起能夠真實反映能源資源和環境容量稀缺性的價格體系,建立起有利于發展低碳經濟的財政與稅收體系,建立起低能耗、高能效和低碳排放的社會經濟生產與消費體系,這都會對中國企業的營商環境帶來巨大變革。
      3、氣候變化問題還將使得企業包括能源在內的原材料投入、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的價格產生變化,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經濟績效和市場競爭力。同時,企業競爭力變化所帶來的市場的轉變,以及消費者逐漸提高對于氣候友好型產品和服務的支付意愿,都將會通過消費者選擇的變化而體現出來。而消費者對于企業聲譽的關注,特別是關注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是否發揮領導力量,也迫切要求企業采取切實措施承擔社會責任。
      啟動“低碳”戰略
      面臨著資源枯竭、環境污染、金融危機的挑戰, “低碳生活”和“低碳經濟”其實很多企業已經在身體力行中被實踐和發揚:員工中午休息時隨手關閉了電腦;將辦公室的打印紙正反面充分利用;冬夏辦公室空調適度調節;堅持少開車多乘坐公交地鐵……
      盡管如此,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一些傳統經濟增長方式還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特征,這種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加劇了能源消耗,碳排放居高不下。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的預測,當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第二大國的中國,有可能就在今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排放量第一——龐大的人口、迅速的工業化進程帶來巨大的能源消耗,成為我們不能承受之重,同時也使我們面臨著國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巨大壓力。所以,低碳經濟肯定成為中國企業歷史大潮發展的必然。低碳經濟的理念從經濟形態的高度為節能減排的推行提供了新的思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效、發展清潔能源和低碳能源等,成為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任務,其中更是現階段發展低碳經濟最可行,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幸運地是,中國的各行各業正在積極通過科技創新的方式加入到“節能減排”的行列中來,比如有的企業通過降低能耗實現低碳目標;有的通過無線解決方案促進城市更有效地管理;有的則通過創新的金融工具促進其它行業部門實施減排項目……某種角度而言,它們通過自身努力取得的成果或許會帶給成為后來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示范效應。
      比亞迪:決勝新能源技術
      深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全球車市,加之在近期全球范圍內發生的汽車行業兼并重組案,都可以看到低碳經濟這個背后驅動的影子。低碳經濟,現在是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已經成為業界共識,它已經為未來世界汽車產業新格局埋下了伏筆。它也讓汽車制造行業涌入更多的標準領導者,扛著電動車大旗、獲得股神巴菲特投資的比亞迪汽車,則定下“2015年成為中國第一、2025年成為世界第一的汽車生產企業”的宏偉目標。
      在倡導低碳效應的前提下,比亞迪敢于設置這樣的目標,其實是有十足把握的。比如,比亞迪新能源車“三劍客”F3DM、F6DM、e6的優越性能就是它實現這個宏偉目標的有力保證。因為,它們都運用的鐵電池技術是世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最高技術,在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綠色環保、復雜工藝等五個指標上都取得了突破。
      F3DM、F6DM雙模電動車是全球首款上市的不依賴專業充電站的商業化雙模電動車,突破了反復充電、家用插座充電兩大技術難關,使電動車在使用上更為方便。F3DM、F6DM雙模電動車搭載了全球最先進的DM雙模系統。該系統是一種將控制發電機和電動機兩種混合力量相結合的技術,用戶通過按鍵,就可以使車輛在純電動(EV)和混合動力(HEV)這兩種模式之間自由切換。純電動模式下即實現了零排放,混合動力的排放標準也遠遠優于歐Ⅳ標準。當今世界掌握雙模技術的只有通用、豐田和比亞迪三家企業。比亞迪F3DM雙模電動車的上市比通用和豐田提前2-3年實現可插入雙模電動車商業化,而且F3DM雙模電動車在純電動模式下的續航里程達到100公里。 
      e6是比亞迪全球首款純電動crossover,e6與F6同平臺生產,兼具SUV的超強通過性和MPV的超大空間。e6設計成熟、性能良好,續駛里程超過400Km,是目前世界上續駛里程最長的純電動轎車;百公里能耗為20度電左右,只相當于燃油車1/3至1/4的消費價格;車上搭載的鐵電池經過高溫、高壓、撞擊等試驗測試,安全性能非常好,絕不會爆炸;車身結構采用前后貫通式縱梁,具有良好的碰撞安全性能;e6加速時間在10秒以內,最高車速可達160Km/h以上,動力性能強勁;慢充為220V民用電源、快充為3C充電,15分鐘左右可充滿電池80%。比亞迪也計劃在2011年之前,繼續量產推出F3DM、F6DM雙模電動車,以及F6純電動車,并以此為契機進軍歐美市常
      實際上,雙模電動車是比亞迪汽車實現純電動汽車商業化的過渡車型,比亞迪發展的終極方向將是純電動車。


      李寧:立體化升級面料
      任何一件衣服,從它還是在地里生長的棉花、亞麻開始,就會消耗資源;再經過漂白、染色的工藝才能變成紗線、面料,經歷成衣制作、物流和使用后,最終被焚燒、降解,每個生產加工環節都有碳排放發生。
      根據英國劍橋大學制造研究所的研究,一件250克重的純棉T恤在其“一生”中大約排放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這還不包括T恤所產生的環境污染。而化纖材質的服裝的碳排放量更高;而一條約400克重的滌綸褲,假設它在中國生產原料,在印度尼西亞制作成衣,運到英國銷售。假設其使用壽命為兩年,用50℃的水和洗衣機洗滌過92次,洗后用烘干機烘干,再平均花兩分鐘熨燙。那么它“一生”所消耗的能量大約是200千瓦時,相當于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
      作為率先響應低碳服裝消費的品牌之一,李寧可謂是碳減排的“環保先鋒”。最近,它與日本著名的纖維制造商帝人株式會社合作,使用環保的ECOCIRCLE面料推出了全系列的環保服裝系列,引起了人們對“李寧低碳概念”責任的側目。
      ECOCIRCLE是日本2002年研制出的一種面料,將回收的聚酯類衣物(制服制品)經過粉碎、化學反應、聚合等步驟制成再生的滌綸纖維面料。它是循環再生系統,可以將廢舊衣服中的聚酯纖維進行化學處理,還原出聚酯原料,重新生成新的聚酯纖維來用于新的服裝制造。李寧ECOCIRCLETM環保服裝系列中,利用ECOCIRCLE系統循環再生的纖維由帝人集團提供。

      ECOCIRCLE能夠大量減少垃圾的排放,可以抑制石油資源的使用,并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在相同條件下,從石油制造出聚酯原料再焚燒相比,能量消耗量及二氧化碳排出量均可削減 80%;3000件服裝通過ECO CIRCLE系統回收利用過程中降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于228棵杉木一年吸收二氧化碳的總量。
      實際上,ECOCIRCLE是一種新型環保面料的名稱。通俗來說,它就是可持續面料。ECOCIRCLE可以像普通織物一樣被裁剪成時尚服裝,然而它的“前生”,卻有可能是舊衣服、廢報紙,甚至可樂瓶。當這種衣服臟了舊了時,穿著者可以把它送回指定回收地點,再次粉碎,制成衣物,如此無限循環往復,一件衣服在輪回中實現“節能減排”。
      萬科:工業化住宅模式
      從環境影響的角度出發,國內領先的房地產企業萬科提出以“工業化住宅”作為行業技術變革的方法,以“杜絕一切不必要的浪費”作為經營過程中環保節能為主旨,以“人居環境”作為未來建筑的主題,來打造萬科的綠色住宅夢想。
      自2003年開始,萬科的工業化住宅模式將建筑盡量分解為梁柱、樓板、墻壁等等若干份標準化的部件,在工廠里預制之后,再搬運到工地拼裝起來。工業化住宅普及的前景,不僅意味著建筑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和規模經濟效應帶來的成本節省,更重要的是工業化住宅從建造到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相對傳統方法制造的房子都將更節能、更環保。工業化住宅的施工過程可以減少用水60%,減少建筑垃圾80%;工地現場將更加有序;門窗與墻體間的密閉性帶來住宅使用過程中冬季采暖與夏季制冷效率的提高;房屋的使用壽命也將大大增加,這也是一種資源節約。比如,位于東莞市松山湖的萬科工業化住宅研究基地4號實驗樓,就是通過采用可循環使用的模具、70%以上工序實現干作業,并降低了對各種資源、能源的消耗,保溫、隔熱的綜合設計將建筑綜合節能率提升至65%而建造的“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項目。
      現在,基于技術優勢,萬科正雄心勃勃地推廣自己的新模式,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城市陸續推出了自己的工業化住宅項目。按照戰略,萬科的住宅產品到2014年將全部出自工業化綠色住宅模式。
在節能減排、生態環保成為時代潮流的今天,以綠色、環保為主題的“低碳建筑”也形成了房地產行業的一股不容忽視的新興力量。在生產方式變革的基礎上,萬科因地制宜,采用先進的環保技術,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借鑒意義的低碳建筑,成為房地產行業的綠色標桿。


      尚德:Pluto技術開道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使“低碳”一詞迅速在全球風靡,隨各類新能源產業發展風生水起。“低碳產業”代表之一的中國光伏產業,隨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的“太陽能屋頂計劃”、“金太陽工程”等政策而迎來了綠色的曙光。
憑借自身雄厚完善的光伏產業鏈優勢,無錫尚德以太陽能為主題的“低碳校園”,利用多種節能技術全方位詮釋“低碳”理念,包括用地源熱泵技術提供冷熱源空調、中水回用技術等,實現校園污染物零排放。與此前國內一些城市出現的“太陽能學校”不同,該“低碳校園”在擬建之初就大量融入環保元素。校園建筑將采用光電瓦屋頂、光電幕墻和光電采光等技術提供電力;采用光熱技術提供生活熱水等。
      其實,近年以新能源產業活躍于世界舞臺的無錫尚德正在謀劃低碳建設規劃,計劃于2015年建成比較完整的六大低碳體系,即低碳法規、低碳產業、低碳城市建設、低碳交通與物流、低碳生活與文化、碳匯吸收與利用,欲以低碳經濟唱響轉型主旋律。其中,最為尚德驕傲的是Pluto(冥王星)技術的成功研發。冥王星技術已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多晶硅技術,它證明了把一流的科研與低成本的制造模式相結合,進行商業化生產,這種商業模式是可行的并且是可以實現的,這將給世界帶來新的清潔能源,從而滿足全球對能源的不斷增長的需求。
      根絕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ARC卓越光伏研究中心研究總監馬丁格林博士研究證明:尚德的Pluto轉換效率達16.53%的組件比其它多晶硅技術有著明顯的優勢,它為高效能多晶硅組件設立了一個新的評估標準。單晶硅太陽電池平均轉化率為18%以上,多晶硅太陽電池產業平均轉化率為16.5%以上。尚德電力還預計在兩年內將這兩個數據改寫為20%和18%,分別領先世界21%和16%。
      因此,Pluto技術以高效低造價的優勢引發了太陽能電池的技術革命。而在這個領域最頂尖的全球只有中美兩家公司研發成功,無錫尚德就是其中之一。 
      毋庸諱言,低碳經濟的來臨不僅僅為中國的企業帶來了重大風險和挑戰,同時也是企業認清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實現生產運營方式和產品服務市場戰略轉型的重大機遇,并且也是企業順應未來產業經濟發展趨勢獲取巨大商業利潤的重大機遇。通過戰略性地將氣候變化問題納入企業運營管理的決策之中,企業能夠減少氣候變化問題帶來的影響,降低由此帶來的相關的氣候風險、法規風險和市場風險,并且在降低能源強度和碳強度的同時,提高企業的資源環境利用效率,贏得消費者和市場的認可,并最終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和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