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期看,不僅中國存在風電產能過剩,全球范圍的產能過剩也可以預期。
考慮到并網困難和政策變化等因素,市場調低對全球風電的中短期增長預期。咨詢公司羅蘭-貝格綜合行業看法,認為2010年至2014年間,全球風電年復合增長率為13%。
“中國存在電網接入問題,而美國的清潔能源法還具有不確定性。”羅蘭-貝格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劉文波在9月18日無錫發布《2010-2011全球及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報告》時說。
劉文波說,由于確信2016年前絕大多數市場將實現電網平價,市場普遍看好風電長期前景。但是,從中短期看,不僅中國存在風電產能過剩,全球范圍的產能過剩也可以預期。
羅蘭-貝格此前的訪談發現,很多企業人士認為中國并不需要83家風機整機廠,一些虧損工廠已經臨時性關閉廠房,預計三年后存活下來的整機廠商可能只有十幾家。
風機技術和質量方面也存在很大隱患。羅蘭-貝格的調查發現,很多國產風機安裝后很快出現葉片不轉,甚至葉片被風刮斷的嚴重故障,引起業內對質量問題的擔憂。
在技術選擇方面,劉文波認為,從長期看,面臨從雙饋機型向直驅機型的轉換,但兩種機型將在短期內并存。“關鍵看誰的穩定性高、更經濟更具競爭力。”劉文波說。
羅蘭-貝格的研究報告認為,海上風電的發展趨勢不會逆轉,但考慮到電網、港口、船舶等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海上風電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此外,考慮到海上風電成本大大高于陸上風電,這一領域的發展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政府的補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