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我國實現“十一五”節能目標的攻堅年。近期,我國正從戰略高度推出系列政策扶持舉措,大力推動節能服務產業發展。
今年4月份我國出臺了《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解決融資、稅收、會計等問題的針對性舉措。6月8日財政部決定在2010年安排20億元,用于支持節能服務公司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
伴隨著一系列的政策利好,必將吸引更多的節能企業開展合同能源管理(EMC)項目。但是,據業內人士透露,我國每年都有一大批節能服務企業“熱血沸騰”地投入EMC項目,但其中會有部分企業撤出這個市場。
面對這種現象,北京樂普四方方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物資總監王學嶺認為,很多企業在看到EMC政策利好的同時,并沒有實際地認識到EMC現階段的風險,更談不上有效的風險控制。
EMC項目成敗關鍵在于風險控制
樂普四方作為中國節能服務的先行者和踐行者,已經在EMC項目的實施上積累了近十年的經驗。王學嶺介紹到,所謂合同能源管理是EMC公司通過與客戶簽訂節能服務合同,為客戶提供包括:能源審計、項目設計、項目融資、設備采購、工程施工、設備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節能量確認和保證等一整套的節能服務,并從客戶進行節能改造后獲得的節能效益中收回投資和取得利潤的一種商業運作模式。在這個過程中,節能服務公司幾乎承擔了項目運作中的全部風險。
王學嶺坦言,一開始實施EMC項目時,他們對風險的認識也不高,也曾經有過“一分錢沒有收到,把設備拉回來”的痛苦經歷。在經過幾年的市場打拼之后,他們逐漸認識到,“EMC項目成敗的關鍵在于對項目的各種風險分析和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風險是指在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選項、設計、建設、運營階段發生情況的不確定性。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風險可以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但是風險不是不能防范和控制的,應首先對風險加以識別,在此基礎上,采取適當的措施,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
根據多年的從業經驗,他把合同能源管理的風險大體分為政策風險、市場風險、誠信風險和質量風險。
政策風險主要是指,支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法律、金融環境還不健全;國家對淘汰落后產能政策方面的變化;匯率的變化等等。
市場方面的風險主要體現為,很多人對這一模式不了解,由于信息不暢通,造成交易成本增加;EMC運營周期比較長,所以企業自身的運營情況不可預期也可能造成風險。
誠信風險:部分客戶缺乏誠信,就會產生支付風險。有業內人士表示,節能企業接下100個EMC服務的單,就有95個在資金回籠上有問題,甚至有1/3根本收不到錢。
質量風險主要是,項目運行過程中所產生設備故障、甚至包括企業停工損失都由節能服務公司來承擔;項目運行不穩定造成的損失,項目由于客戶等種種原因造成的無法按期實施過程中的損失由服務公司承擔等等。
盡管這些風險的存在與目前我國EMC發展還不健全、不成熟有關。但是樂普四方人依然認為,真正專業化的節能服務公司能夠沉著地面對并控制這些風險。
他說,EMC是一個整體控制體系下的服務。所以,風險控制的核心之路是提供最專業化的EMC服務,讓更多的客戶看到EMC專業服務的價值——最優秀的設備資源配置,最專業的團隊服務,最完善的經營模式,提供最優質的個性化無縫對接服務。
記者了解到,樂普四方的每一個EMC項目都會配有幾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進駐到他們所服務的用能企業當中。這幾名工程師將對整個項目的各個環節進行把控,包括對樂普四方LP智能化節電設備運行情況的監控、用能企業各項設備的運行指標是否在正常范圍內等等。近十年的節能服務經驗,讓樂普四方的工程師對整個項目的運行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這也是項目運行風險控制中的關鍵。舉一個簡單又直接的例子,一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可以通過對設備運行數據的分析,了解設備的運轉情況,如果發現設備出現異常就得及時維修,否則設備一旦報廢將會是一筆巨大的經濟損失。面對項目中的種種問題,“我已經有解決方案了,而你還沒有遇到過。”
“這不僅是風險控制的問題,也是樂普四方多年來所探索出的一個成熟的EMC服務模式,更是樂普四方作為服務提供商的核心競爭力。”
記者認為一個EMC項目的失敗,不僅僅是關系到企業利益,對社會也是極大的浪費,不僅不能節能減排,反而造成了新的設備污染。“想進入行業的,都需要細細的琢磨。”
“雖然‘桌面’上我們能夠解析這些風險,但是現實情況告訴我們,項目背后需要一個成熟的運營模式,專業的服務團隊和專業的技術來支持,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控制風險。”
“只有摒棄急功近利,秉承穩扎穩打的發展態度,節能企業才能慢慢的成熟起來。”
盡管許多業內專家贊同EMC風險控制的道路就是EMC專業化的道路。但是,EMC的專業化不能僅僅依靠企業“獨善其身”,EMC的風險控制也不能僅僅依靠節能服務公司的力量。政策的細化和引導,如何讓利好政策真正讓節能服務企業“分享”;客戶對EMC服務的需求和理解的增加;銀行和金融機構對EMC項目的支持等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