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案例館接待處,世博游客會拿到一個手帶,這可不是一個普通的裝飾品,而是內置有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芯片,有了這個芯片,我們生活的環境將會為我們而改變。戴著這個手帶,進入香港案例館展區,啟動展覽裝置,我們就能體驗香港廣泛應用的智能卡,及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帶來的便捷生活了。
香港案例館內設有14個直立式LED顯示屏幕,14個演繹香港不同市民角色的虛擬導游員,他們將為參觀者演示香港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技術為市民帶來了怎樣的高效、方便生活,智能卡及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將把城市生活變成這樣……
游客正在使用互動裝置
記者采訪了香港案例館主管馬錦雯,她和香港案例館的工作人員講解了香港案例館。馬錦雯告訴記者,香港案例館在表現形式上最主要特色是互動:
展館幕墻清晰度隨人流而變化。香港案例展館高6米,光滑外墻可顯示動畫影像,影像會隨參觀人流模式而轉變。每個影像點代表一名進入場地或瀏覽網上香港案例館的參觀者。外墻的影像包括金融、交通、航空等7個領域,展現香港“內通外聯、富有特色”的主題。
能與參觀者互動的外墻裝置。參觀者可由此獲得香港參博的相關信息,還可以拍照、制作明信片、玩電腦游戲、瀏覽網上香港館及網上城市最佳實踐區香港案例,以及查閱更多的香港資料。位于最佳實踐區的這個裝置與香港館、香港機場客運大樓和香港科學館的裝置聯通,參觀者可與其他裝置的使用者實時視像通話,與香港連系。馬錦雯當場向設在香港科技館的終端發出呼叫,并與香港游客進行了簡短交流,天涯咫尺。
“聰明”的地磚。在香港案例館內,參觀者觀賞影片的同時,也可與地上特制的磚塊互動。互動地轉會感應參觀者的移動,亮起不同顏色作回應。
在互動影像區,馬錦雯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小秘密:“影像中有14個人物,是由一個女孩打扮的,你知道嗎?”原來,影像中的媽媽、運動員、家庭主婦、速遞員、大學生、出差的人、摩登女郎等14個不同的角色扮演者,都是同一個原型。通過不同的人物,包括游客,在不同生活層面,在很小的細節例如吃飯、坐公車、上學、買東西,去機場都會應用智能卡的例子,體現出智能卡令生活更方便,更有技術的特點。
游覽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香港案例小貼士:
2010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香港案例館位于世博浦西E片區,以“智能卡·智能城市·智能生活”為主題,展示香港在連系全球及創新科技上的獨有優勢,展覽展示香港在日常都市生活中廣泛應用智能卡技術,從而提高生活質量的成功經驗,以及體現香港創意之都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