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之后的蓋奇(中國)織染服飾有限公司,迎來了它的“黃金時刻”。作為全國僅有的兩家進入世博園區的針織類服裝企業,蓋奇被特批在世博園區設立綠色環保品牌服裝產品專賣店。該公司利用其與上海長勝紡織制品公司合作開發的冷轉移印花工藝技術,開發生產出綠色環保T恤等服裝產品,受到上海世博會組委會的充分認可,并且成為聯合國開發署向全球推廣的綠色環保技術。
脫離“海平面”的競爭
蓋奇公司作為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最早的“T恤”產品開發企業,在針織面料行業以“老大哥”企業而聞名。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在針織服裝生產領域,他們不斷引進國內外先進生產技術和工藝,并研發以液氨絲光工藝取代原來的酸堿絲光工藝新技術,使其絲光棉產品各項指標在行業內領先,產品手感更柔軟,親膚性更好,抗皺性更強。但公司董事長王衍筑并不滿足這一切,他認為,在這個競爭的時代,企業沒有創新就意味著被淘汰。一個企業要不斷激起創新的浪花,要立足“海平面”上的競爭。為了企業的明天,他苦苦尋覓發展機遇和產品發展方向。一個機會,讓他認識了上海長勝紡織制品公司的冷轉移印花專利技術發明人鐘博文。經過20分鐘的交談,王衍筑當即決定,雙方進行戰略合作,以長勝公司的專利和蓋奇公司的資金擔保,共同開發冷轉移印花技術和裝備,并著手建立冷轉移服裝品牌設計中心、冷轉移印花制版中心和福建能源服務公司等運作機構,把這項中國原創的冷轉移印花技術做強、做大,發展成為印染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積累經驗,尋找突破點。
2009年,兩家公司共同開發的棉織物冷轉移印花技術和裝備的合作正式啟動。在今年5月,第一批冷轉移印花針織T恤產品擺到了上海世博會的特許專賣店里,成為中國針織印染行業送給上海世博會一份非常特殊的環保綠色禮物。
記者在蓋奇公司看到這種通過冷轉移印花技術生產的針織產品。一塊普通的針織面料,經過冷轉移印花技術處理后,酷似水洗牛仔褲布料,而且還有褲兜、扣子和磨砂工藝留下的退色白道等“縫紉”痕跡。手感柔軟滑爽、圖案逼真、色彩鮮艷,頗有以假亂真的味道。據介紹,冷轉移印花技術擴大了印染材質領域,可在棉、絲綢、麻、再生纖維素纖維,如莫代爾、天絲等織物上進行應用,比傳統的熱升華式轉移印花(熱壓法)范圍更廣,其產量高于數碼印花,是印染行業的一項革命性技術。“更為重要的是,這項技術符合國家節能減排、低碳環保政策,是中國印染行業技術創新的最好版本”王衍筑說。
企業轉型的方向
對蓋奇公司來說,與長勝公司合作開發冷轉移印花技術及下游產品,是公司發展的一個轉折點。王衍筑告訴記者,這件事是他最想做的。蓋奇公司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資金,甚至貼錢也要把冷轉移印花這件事做下去。“一提先進技術裝備就是國外的,現在冷轉移技術的開發,真正體現了我國自主研發技術,又可以為企業轉型升級帶來新動力。”他說,以印代染,既提高印染產品的色牢度,又提高了印染效率,而且節能環保,利國利民。作為印染行業的一員“老兵”,為中國創造貢獻一份微薄力量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
提到今后冷轉移印花技術工藝的發展思路,王衍筑表示,公司下一步將組建幾大分公司,形成一條龍配套體系,建立冷轉移印花技術生產研發基地,成立冷轉移印花技術培訓中心,對企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和設備調試、服務,并探索建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為一些想涉足這個領域,但缺乏資金的中小企業提供擔保和爭取地方銀行資金支持,盡快把冷轉移印花技術和產品在行業中推廣。
長期以來,困擾我國印染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是印染污水治理。印染加工過程中,水作為整個化學加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媒介,用量大、污染高。據國家環保總局數據顯示,印染行業排放廢水總量位于全國制造業排放總量的第5位,占全國紡織廢水排放量的80%。印染企業的單位產品耗水量一般是發達國家的3倍左右,而水的重復利用率僅為7%。目前,傳統印染正向少水、無水印染方向發展。冷轉移印花作為一項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綠色、環保價值的新型印染技術,已成為提升傳統印染行業競爭力,實現印染行業發展方式轉變的一個契機。誰能及時把握它,誰就能在今后的市場競爭中領先一步。
蓋奇公司在冷轉移印花技術工藝和終端產品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探索,已經使它處于行業領跑的地位,他們的實踐也許正是打開中國傳統印染的一把“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