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我國當前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最主要的領域,2009年工業能耗占全社會能耗總量的71.3%,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量分別占全社會的84.3%和34.4%。要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重點在工業,難點也在工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工業節能責無旁貸。
不難理解,我國正在大刀闊斧推進的工業領域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工作,使地方面臨較大壓力,畢竟這直接關系到地方經濟增長、就業、發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一些地方需要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直接牽扯到當地支柱產業生存。但是,當前我國工業能耗大,節約的潛力也大。同時,從最近上報的數據看,各地制訂的相關目標與中央的要求差距較大。如何落實中央要求,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對各地政府和企業的大局意識、戰略眼光等都是嚴峻考驗。
無論從我國工業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情況還是從節能減排工作進展情況來看,都有必要對工業系統節能減排實行更高的標準,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各地自我加壓,有效促進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加大壓力也有利于促進挖掘節能潛力。從我國工業用能現狀看,不少工業生產工藝、技術和設備落后,能源轉換、利用技術水平較低,節能與科學用能的研究和指導薄弱,單位工業產品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節能降耗潛力巨大,急需加快降低工業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強節能降耗力度,是工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和企業的利益所系。面對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的壓力,從行業、企業成本分析,雖然不同行業情況差異較大,但能耗、物耗在能源工業、原材料工業、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工業和電子信息產業的成本中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節能降耗是行業、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是解決工業領域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等突出矛盾的有效手段。從這個角度說,加大節能減排約束壓力,對工業行業和企業的長遠發展都是必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