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發布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度工業節能監察工作的通知。
在2021年、2022年工作基礎上,對鋼鐵、焦化、鐵合金、水泥(有熟料生產線)、平板玻璃、建筑和衛生陶瓷、有色金屬(電解鋁、銅冶煉、鉛冶煉、鋅冶煉)、煉油、乙烯、對二甲苯、現代煤化工等17個行業企業,開展行業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以及電機、風機、空壓機、泵、變壓器等產品設備強制性能效標準執行情況專項監察,原則上“十四五”前三年應對本地區上述行業企業實現節能監察全覆蓋。
通知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進一步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行業領域節能降碳、降本增效,促進工業節能和綠色低碳發展,根據《工業節能監察辦法》,現將2023年度工業節能監察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深入開展國家專項工業節能監察(一)重點行業能效專項監察。在2021年、2022年工作基礎上,對鋼鐵、焦化、鐵合金、水泥(有熟料生產線)、平板玻璃、建筑和衛生陶瓷、有色金屬(電解鋁、銅冶煉、鉛冶煉、鋅冶煉)、煉油、乙烯、對二甲苯、現代煤化工(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合成氨、電石、燒堿、純堿、磷銨、黃磷等17個行業企業,開展行業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以及電機、風機、空壓機、泵、變壓器等產品設備強制性能效標準執行情況專項監察,原則上“十四五”前三年應對本地區上述行業企業實現節能監察全覆蓋。
(二)重點領域能效專項監察。在2021年、2022年工作基礎上,依據《關于加強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節〔2019〕24號)和相關能效標準,對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開展能效專項監察,核算電能利用效率(PUE)實測值,檢查能源計量器具配備情況。
(三)綠色標桿企業能效專項監察。按照重點行業、重點領域能效專項監察有關要求,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前六批綠色工廠、前三批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全面開展能效專項監察。綠色工廠所屬細分行業無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要求的,僅核查產品設備強制性能效標準執行情況。(四)2022年違規企業整改落實情況專項監察。對2022年度工業節能監察工作中發現的能耗超限額企業和其他違反節能法律法規的企業進行“回頭看”。對未按照要求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電機節能被持續收緊,高效電機刻不容緩
至雙碳規劃以來特別針對工業領域能效提升的最新出臺的重要政策,由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發布,聚焦重點用能行業、重點用能領域和重點用能設備,分業施策,分類推進,系統提升工業能效水平;加強全鏈條、全維度、全過程用能管理,強化標準引領和節能服務,協同提升大中小企業、工業園區能效水平;統籌優化工業用能結構、數字賦能等對節能提效的促進作用,全面提升工業能效基礎。
重點提出結合產業發展實際,特別針對高效節能電機和高效變壓器等提出一系列具體目標:
電機作為應用量大、使用范圍廣的高耗能動力設備,具有極大的節能潛力,據統計,我國電機耗電約占工業用電總量60-70%,實際應用中,我國電機整體運行狀況較國外差距也很大,機組效率約為75%,比國外低10%左右;系統運行效率為30~40%,比國際先進水平低20~30%。而變壓器作為輸配電的基礎設備,在網運行的變壓器約1700萬臺(截止2021年),總容量約110億千伏安。變壓器損耗約占輸配電電力損耗的40%,據測算,年電能損耗約2500億千瓦時,也具有較大節能潛力。
早在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便已印發《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21-2023年)》和《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2021-2023年)》,其中《電機計劃》提出到2023年高效節能電機年產量達到1.7億千瓦,在役高效節能電機占比達到20%以上,實現年節電量490億千瓦時,相當于年節約標準煤15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800萬噸,本次《工業能效提升計劃》統一規劃了到2025年,新增高效節能電機占比達到70%以上,目標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