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由節能減排指標看我國現存環境問題

時間:2010-05-28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本文從節能減排指標分析我國的環境問題。

      2010年以及接近半數,“十一五”臨近期末,20%的節能減排目標卻相距甚遠。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27日透露,官方已給各地下達命令,要求5月底前向國務院上報本地區今年的節能減排目標和實施方案,“所報方案必須確保完成"十一五"目標”。這也讓我想起了我國的環境問題,那么我國環境問題的現狀是什么樣的呢?

 

      一、環境問題由來已久

      自從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就不斷地向自然界進行索取,同時引發出環境問題。由于古代人類生活簡單,刀耕火種,生產力不發達,對外部環境的影響是很有限的。隨后,人類學會了馴化動物,農業和畜牧業發展了,人類對環境的改造意識加強了。與此同時,由于砍伐森林、破壞草原、反復刀耕火種,導致土壤被破壞、植被銳減、水土流失、肥沃的土地變成荒漠。

      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我國在經濟發展中也遇到了環境惡化這個棘手的難題。目前,我國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不斷加劇,并正向農村蔓延。在一些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環境污染尤為突出。森林減少、沙漠擴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物種滅絕等生態破壞問題也日趨嚴重。環境惡化目前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影響社會安定、危害公眾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而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口的持續增長又給我國的資源和環境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和沖擊。

 

      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

  環境污染危害著人體健康,甚至會出現致畸、致癌、致突變的情況,嚴重的污染還會引出社會政治問題。因此,環境保護工作的好壞,直接與國家的安定有關,對保障社會勞動力再生產免遭破壞有重要意義。

      隨著人類對環境認識的深入,環境是資源的觀點,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空氣、水、土壤、礦產資源等,都是社會的自然財富和發展生產的物質基礎,構成了生產力的要素。由于空氣污染嚴重,國外曾有空氣罐頭出售;由于水體污染、氣候變化、地下水抽取過度,世界許多地方出現水荒;由于人口猛增、濫用耕地、土地沙漠化,使得土地匱乏等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不保護環境,不保護環境資源,就會威脅到人類社會的生存,也關系到國民經濟能否持續發展下去。

  工業發達國家在本世紀初,只注意發展經濟,不顧環境保護,以犧牲環境作代價去謀求經濟的發展。當污染形成公害,引起廣大人民的強烈反對并影響到經濟的順利發展時,才被迫去治理,付出了昂貴的代價。被后人稱之為走了一條“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道路。這種發展方式,不但使國民經濟發展緩慢,甚至會破壞國民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人類不按照環境科學規律辦事,肆意破壞生態環境,也必然會遭到環境的報復。統計資料表明:云南省1950年森林覆蓋率為50%,平均九年遭到一次大的水旱災害。由于亂砍濫伐等破壞,到1980年森林覆蓋率僅為24.9%,影響了對氣候的調節作用,1950~1980年間竟發生了11次災害,使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環。這是環境給予人類的報復。

  經濟建設和環境之間必須協調發展,這是人類從發展經濟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二者之間的關系一旦失調,必將造成生態破環、環境污染,所帶來的損失和影響非常大,甚至無法計算。若使被破壞的環境得以恢復,需要很長的時間和代價,或者根本無法復原。

 

      三、從節能減排看環境現狀

      人口與環境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兩個突出的問題,人們在實踐中加深著對二者之間關系的認識。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和素質的提高,技術的進步和手段的增強,人類在同環境大自然的搏擊中取得一個接一個的輝煌勝利。今天,在某些領域自然只能聽從人類的擺布,不過不要忘記,文明的每一次進步都是以人類自身的極大犧牲為代價的:人口增長就要毀林開荒,變牧為田,環境自然便以土壤沙化、氣候變得惡劣報復人類;人類過度開采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能源直線上升,環境自然便以“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空洞報復人類;人類加速推進工業化,環境自然便以大氣、水、土壤質量的全面下降、污染的加重和大量生物的死亡報復人類。無情的現實喚起人們的覺醒,并取得越來越多的共識,在人類與環境大自然的關系中,不再是誰戰勝誰的問題,一味地索取已經危及到索取者自身,消減索取最重要的途徑是減少索取者的數量,人類必須自覺控制自身數量的增長。

 

點擊閱讀更多資訊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