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韋樂平:向IPv6過渡的網絡演進策略思考

時間:2010-05-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本文從現有網絡現狀出發,提出了向IPv6過渡的基本策略,提出了有關互聯網發展的若干戰略性思考。

1 向IPv6過渡的網絡現狀

 

 

 

      向下一代互聯網的過渡涉及方方面面,其中網絡的情況最為復雜,也需要最長的準備時間和最平滑的演進策略。因而網絡先行是向IPv6過渡的基本共識。那么究竟現有網絡支持IPv6的情況怎么樣?下面就來做一個大致的分析:

 

 


1.1  標準

 


      經過了這么多年的工作,IPv6協議的核心技術標準已經成熟,但是其中IPv4與IPv6翻譯、IPv6組播、物聯網標準等尚未完成,但不會影響發展和過渡,可以隨著商用化進程逐步完善。

 


1.2 產業鏈

 


      產業鏈的情況比較復雜,需要分門別類講述。初步調研結果,不盡人意。首先,網絡設備最主要是路由器問題較突出,骨干網情況好些,除個別廠家或個別板卡外,多數硬件沒有問題,但是很多路由器軟件需要升級。城域網情況比較復雜,多數BRAS硬件問題不大,但是大部分軟件不支持IPv6功能,特別是PPPoE撥號功能。少數SR硬件要升級,約50%需要軟件升級。CR硬件沒問題,約50%需要軟件升級。移動分組域的PDSN硬件沒有問題,但是不少設備需要軟件升級。就接入網而言,盡管傳輸和交換系統基本都不支持IPv6的組播、流標識、基于三層的ACL功能等,但不影響初期IPv6業務的開展,可以將傳輸和交換系統作為純2層處理,將3層功能放在BRAS和網關處理;就網關而言,基本不支持IPv6,特別是路由型網關,其認證和地址分配需IPv6地址前綴、流標識、基于三層的ACL等,需要升級換代。
      其次,讓我們來看看核心網設備。目前,無論是現有核心層的軟交換,還是正在試驗應用的IMS,都不支持IPv6協議,相關的核心網元也都不支持IPv6協議,但是并不急迫,暫時可以繼續采用私有IPv4地址。此外,移動分組域的PDSN硬件沒有問題,但是不少設備需要軟件升級才行。
      再有,固網3A系統和DNS系統以及網管和IT系統硬件基本沒有問題,但是不少設備需要軟件升級,特別是網管和IT系統是內部自己使用,不影響業務提供,因此向IPv6的過渡需求并不急迫,可以適度滯后。


      還有,終端可能是過渡的很大瓶頸。對于固定終端而言,由于成本敏感,數量又大,硬件配置較低,因而基本都不支持IPv6,需要升級換代,但實施起來并不難,問題主要出在投資和規模量產方面。對于移動終端而言,差距較大。對于CDMA制式的終端,有兩種模式來支持IPv6,最簡單的方法是可以暫時采用中繼模式,實現IPv6的透傳,此時不支持DoA版本下的QoS,是一大缺陷。長遠看,需要支持網絡模式,實現IP層中繼。現在,采用高通6801系列后的芯片都能支持,6055芯片的數據卡代碼升級后也可以。
      最后,最基礎的軟硬件條件,就協議棧和應用軟件而言,主流的通用協議棧都可以支持IPv6協議,而多數應用軟件往往還不支持IPv6,需要升級或開發。就集成電路而言,主流NP和ASIC都已經能支持IPv6協議,沒有什么問題。
      總體而言,由于向IPv6的過渡涉及的面太廣,任何一個部分的問題都會影響到總體過渡進程,需要十分細致周到的安排。據著名通信網站Light Reading的最新報導,通信網絡設備以外的領域在向IPv6的過渡準備方面做得很差,至少超過50%的IT設備廠家還沒有做好準備。實際上影響面還要大,因為向IPv6的過渡涉及到一切連接到網絡的設備,而不僅僅是通信網絡設備,例如打印機和傳真機之類的輔助設備也要求支持IPv6。這方面要走的路還很長。

 


2 向IPv6過渡的基本策略

 


      向IPv6的過渡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在時間跨度上、技術復雜性上以及資金投入上都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全面慎重謀劃,實施盡可能平滑的過渡。基本策略是使用戶和互聯網SP/CP能夠以合理的成本,使用IPv6 協議和規則接入IPv6互聯網,在更大的網絡平臺上進行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通信,同時還始終與現有IPv4網實現互聯互通,能夠使用現有的IPv4業務和應用。為此,向IPv6過渡的基本策略考慮是:


      ◆以盡可能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保護既有網絡和業務的投資;
      ◆不明顯增加運營商的運營負擔;
      ◆不降低用戶對于網絡和業務的體驗;
      ◆對于現有業務和應用的影響盡量小,又可以逐步引入IPv6新業務。


3 向IPv6過渡的基本網絡技術手段


      向IPv6過渡的網絡演進策略不僅與企業的網絡和業務的歷史現狀、發展戰略和市場策略密切相關,而且網絡的不同部分會有不同的演進策略,需進行深入仔細的研究和摸索。
      雙棧方式、隧道方式和IPv4/IPv6協議轉換方式是目前向IPv6網絡過渡的三大基本技術實現手段。所謂雙棧方式,就是將路由器升級或更新為IPv4/IPv6雙棧路由器,從而可以同時支持IPv4/IPv6兩張網絡,實現向IPv6的平滑過渡,其優點是IPv4和IPv6間的互通性好,無需專門IPv6路由器和鏈路,現有設備按自然淘汰速度逐步更新為雙棧即可。其缺點是每個IPv6節點都需要一個內嵌IPv4地址的IPv6地址,并不解決IPv4地址短缺問題;其次IPv6和原有IPv4流量會爭搶帶寬和路由器資源,影響IPv4網絡性能;再有網絡升級和維護費用較大。其主要適用于IPv4地址尚有一定余量的運營商,特別是骨干網和城域網,其次是接入網。
      第二種方案是隧道方式:即將IPv6包封裝到IPv4包,并通過IPv4網絡傳到對端實現IPv6通信的方式。其優點主要是透明性、簡單、投資省、只需出入口作配置即可。基于MPLS網絡的6PE方式可以被看作特例。其缺點是不能解決IPv4地址耗盡問題,當隧道數大時,有N平方擴展性問題,而且IPv6和IPv4流量間會爭搶帶寬和路由器資源,還有一個問題是不能解決IPv4與IPv6節點的互通問題。這種方案適于初期流量較小、隧道不太長、同協議孤島間互聯的應用場合。


      第三種方式是在IPv4網絡與IPv6網絡之間進行協議轉換方式來實現兩張網之間的互聯互通。其優點是可以實現IPv4節點與IPv6節點間的互通,實現現有IPv4資源的共享,緩解IPv4地址短缺的壓力等。其缺點是破壞了網絡端到端的透明性,限制了端到端的通信,不支持應用層協議中含IP地址、端口等信息的應用程序,以及需要在應用層進行認證、加密的應用程序。為了支持各種應用層進行協議轉換,需要開發和部署大量設備,增加了網絡架構的復雜性,影響了網絡的擴展性,同時增加了網絡的成本,破壞了互聯網的開放性和上層服務的獨立性。
      考慮到中國電信復雜的網絡和業務現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運用上述三種過渡方式。總體過渡策略是:IP網絡的核心層和匯聚層采用雙棧方式進行過渡,但是在初期IPv6流量不大的情況下,可以在CN2上采用6PE過渡;接入層首選雙棧方式,以短距離隧道方式作為補充;IPv4/IPv6協議轉換方式僅限于局部應用,不適合大規模普遍部署,其部署位置應盡量靠近核心。
      可見,雙棧方式是過渡的主要方式,盡管不能解決IPv4地址的耗盡,但是卻能為運營商龐大的網絡提供向IPv6過渡的平滑手段。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不少路由器設備開啟雙棧功能后,其轉發性能和控制面收斂性能將明顯劣化,因此必須優化軟件,實施軟件升級,才能保障性能不受明顯影響,有些甚至需要更換硬件才能解決問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