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進口儀器與國產儀器產品之差距分析

時間:2010-04-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儀器儀表中的主體分析儀器,社會上正在應用的有90余種分析儀器,中國能夠生產的產品為20余種,不到總量的1/3。

      “在我們做實驗之前,我們很想買國產儀器,價格上肯定合算一些,但根據我們的經驗,國產儀器用了一段時間之后很容易出問題。所以,我們寧可多花一點錢買使用時間更長的進口儀器。”一位從事病毒研究的科學家這樣說。想必這也是我國許多儀器用戶的共同感覺。可見,中國儀器儀表產品與國外產品存在著難以否認的差距。

  那么,一氧化碳檢測報警器進口儀器與國產儀器之差距在哪里呢?

  中國科協2007年3月發布了他們組織的調查結果:中國儀器儀表中的主體分析儀器,社會上正在應用的有90余種分析儀器,中國能夠生產的產品為20余種,不到總量的1/3。其中,生命科學專用儀器約有80余種,中國商品化的生命科學專用儀器產品只有6種,目前在研的約10多種,離市場需求相差很遠。這是數量上的差距。

  有關專家介紹,當今國外產品的更新周期大約在2—3年。新技術的儲備往往可以提前到10年。而我國企業往往通過引進外國技術來實現一代產品的更新,引進后又不能很好消化吸收,在新產品開發方面原創性成果很少。一些采用新原理的產品,在我國還處于空白狀態。科研院所在跟蹤新技術方面雖然有成果,但與企業結合產業化相當艱難,導致產品技術更新的周期長。

  此外,肖氏硬度計國內儀器缺乏針對使用對象而開發的專用解決方案。國外近年測量控制與儀器儀表的發展趨勢是開發儀器儀表與應用對象緊密結合的軟件產品,最終向用戶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例如針對6×10kw火電機組的機組性能計算軟件、煉油工藝的優化軟件、專門用于醫療儀器的圖形處理軟件等,國內企業在這方面尚未形成產業。基礎薄弱,體制機制未理順。參與調研的專家介紹,儀器儀表屬于高科技產業,而我國在產業發展中多依賴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而這一優勢在儀器儀表產業中難以發揮作用。

  專家們解釋:“由于體制機制沒有理順,果實硬度計自然造成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缺乏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缺乏熟悉、精通各學科交叉的綜合型人才。儀器科學技術不僅涉及的學科范圍廣泛,并且只有能盡快發現、利用、集成各種新原理、新概念、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等最新科技成果的人,才能設計和制造出世界一流的測量控制與儀器儀表產品。人才短缺,自然影響行業的發展。這無疑也是造成國產儀器儀表與進口產品差距的重要原因”。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