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2020年的目標,火電行業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已經刻不容緩。指向“2020目標”的火電之路該怎么走?本報結合經濟發展形勢和業內權威人士的分析觀點,對火電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前瞻性預測。
火電裝機比重需降10%
“按照我國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15%的承諾,2009—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年均增速至少要達到8.3%,新增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將達到3.52億千瓦。”日前在“2010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國資委綜合局局長劉南昌表示。這意味著,到2020年我國清潔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5.76億千瓦。
目前,我國包括水電、核電以及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在內的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共計為2.24億千瓦,占總裝機的25.4%。如果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到2020年增加3.52億千瓦,按照屆時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16.5億千瓦計算,清潔能源發電裝機比重將達到約35%。相應地火電裝機比重將下降到65%,而2009年底這一數據為74.6%。由此計算,到2020年火電裝機比重將下降約10%,平均每年下降1個百分點。
盡管比重下降,火電總裝機容量仍將不斷增長。去年底我國火電裝機總容量約6.5億千瓦,同比增長了2.2%。到2020年將達到10.7億千瓦,約增加4.2億千瓦,裝機容量的增長幅度將大于清潔能源發電。
16.5億千瓦裝機不算多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郝衛平認為,我國現在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用電將強勁增長,帶動全社會用電量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通過對比發達國家的各個發展階段,認為我國符合國際上經濟發展和電力發展周期的基本規律,目前我國處于工業化的重化工階段,未來一些年電力工業將體現為上升趨勢。2009年底,我國人均用電量是世界各國工業化完成時人均用電量的57.5%,人均裝機的65.5%。
劉南昌表示,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決定了電力需求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較快的增速。目前我國人均GDP已超過3000美元,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歷程表明,這一時期的電力需求普遍呈現較快增長。
雖然我國裝機和電力總量已經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二位,但要達到人均裝機1千瓦、年用電量5000千瓦時的世界平均水平還有不小差距。此外,如果以未來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保持8%左右的增速計算,預計到2020年電力需求要達到7.67萬億千瓦時,相應地發電裝機將達到16.5億千瓦。即使這樣,2020年我國人均用電量和人均裝機容量仍僅為OECD(經合組織)國家2003年水平的63%和50%。
國家電監會總監譚榮堯指出,今年我國電力消費將接近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以上。要滿足電力消費需求,2020年以前我國每年至少要新增裝機6000萬千瓦。不斷提高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大力發展清潔煤電技術已經成為實現電力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
電源結構變化奠定基礎
由于資源稟賦不同,世界燃煤發電比例為38%,而我國一直維持在70%以上。我國常規能源資源占世界總量的10.7%,但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幾年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逐步提高。
根據統計數據,我國風電裝機連續四年成倍增長。2009年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達到1758萬千瓦和750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比2000年增長了51倍!
劉南昌認為,要實現2020年的目標,除了要在火電行業進一步發展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熱電聯產等高效火電機組,不斷提高高參數、高效率、低消耗的火電機組比重外,還要新增水電、核電分別達到1.3億千瓦和7700萬千瓦,新增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超過1.5億千瓦。
業內有專家指出,目前我國風電、核電等的規劃和建設力度都前所未有,這也為我國實現2020年的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火電行業將大幅提高能效
要實現2020年的減排目標,火電行業自身的結構調整也不容小視。一方面要大力建設高參數、高效率、低消耗的火電機組項目和熱電聯產項目,另一方面還要不斷發展IGCC和CCS等前沿技術。就現實的發展路徑來看,建設高參數、高效率的火電項目、熱電聯產項目,推廣IGCC技術和淘汰火電落后產能將是我國未來一段時間火電發展的主要方向。
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鄭寶森表示,目前我國電力行業年排放二氧化碳近30億噸,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50%。2020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控制在92億噸左右,屆時即使清潔能源發電裝機比重上升到35%,電力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將超過55億噸,約占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59%。
據統計數據,目前我國火電裝機中30萬千瓦以下機組仍占35%左右,發電煤耗約每千瓦時320克標煤,熱效率約36%,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不小差距。“目前先進的超超臨界機組熱效率可以達到45%,隨著技術進步和發展,將來有可能會超過50%。如果中國的燃煤機組熱效率能夠達到45%,每年可節省煤炭7億噸,占現在燃煤發電的一半。”郝衛平說。發展高效潔凈煤發電技術已經是未來中國煤電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全國電力供需與經濟運行形勢分析預測報告(2009-2010年度)》顯示,今年計劃新投產的火電機組中,包括熱電聯產機組在內的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將達90%以上,而純凝汽式燃煤機組基本都是60萬千瓦級以上機組。“以后30萬千瓦及以下的機組基本上都是熱電聯產項目,60萬千瓦及以上的超超臨界機組將迅猛發展。”一位業內資深專家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記者 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