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嵌入式系統定位復合紡紗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時間:2010-03-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武漢科技學院副院長徐衛林教授因研究成果嵌入式系統定位復合紡紗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徐衛林推動了紡紗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將促使中國紡織行業產品升級換代

      在日前舉行的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武漢科技學院副院長徐衛林教授因研究成果嵌入式系統定位復合紡紗技術填補國內空白而榮獲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獎金100萬元。當天的頒獎大會,徐衛林穿了一套黑色西裝。這套衣服是用他研究的嵌入式系統定位復合紡紗技術生產的,比一般西裝更輕、更薄。“西裝做厚容易,做薄難。”他指著自己的衣服說,“我的技術,可以把羽絨、羊毛、棉花織成輕薄的高檔面料,讓衣服減肥。所以我們做出的衣服可以比別人的薄,這是我的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徐衛林被紡織業界譽為技術領軍人物,他的新技術,可以紡出世界上最細的紗、最薄的面料,不但打破了高檔西服面料依賴進口的局面,人們在冬天穿羽絨服,也可以和臃腫說再見了。專家指出,徐衛林推動了紡紗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將促使中國紡織行業產品升級換代。

  據了解,過去的紡紗技術是用長纖維原料包裹住紗線,纖維稍短的原料被浪費了。徐衛林教授改變了這一思維定式,將紗線從中間剖開,一分為二,讓短纖維原料從中間“嵌入”進來,不但紡出的布料更輕薄、更細膩,還節省了資源。

  徐衛林希望這項技術能帶動國內紡織企業的創新意識,“以前中國的紡織技術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這是我們在紡紗領域的第一次突破,它走在國際最前沿,遠遠超過了國外技術,讓曾經代表世界紡紗最高水平的意大利廠商驚嘆。”基于此,該技術榮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同年,徐衛林獲得美國纖維學會頒發的纖維科學杰出成就獎,成為該獎項設置68年以來第一位獲獎的中國內地學者。

  得益于徐衛林的新技術,山東一家企業新增產值25.6億元,出口創匯2.1億美元。徐衛林期待,在新技術的基礎上,中國能產生自己的高檔服裝品牌。他介紹:“中國的紡織差不多占全世界的一半,但生產的大都是中低檔產品。”他希望用自己的技術生產的高檔面料,能夠推動中國紡織企業開發出國際市場上的高端服裝。

  徐衛林也清醒地認識到,光靠技術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他說,很多中國企業已經在低端市場站穩了腳跟,做出的高檔服裝常常無人問津。他打了個比方:“人家本來是賣稀飯的,我們這個技術做出來的是鮑魚,你給他,他也賣不出去。”徐衛林說:“技術上面是品牌,品牌上面是文化。做品牌不僅面料要好,還要市場宣傳,結合消費心理。”雖然紡織業在不少人眼里已經成了“夕陽產業”,但徐衛林對未來很有信心,“只有落后的科技,沒有落后的產業。”而他的工作,就是不讓科技落后。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