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3.15”十年報告:十大“騙術”揭秘

時間:2010-03-15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過去的10年,伴隨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宣傳和進一步實施,消費者維權意識不斷增強,社會法律意識明顯提高,生產經營者的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也在加強。

      又是一年3·15。進入新世紀以來,這已經是第11個“消費者權益日”。過去的10年,伴隨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宣傳和進一步實施,消費者維權意識不斷增強,社會法律意識明顯提高,生產經營者的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也在加強。

      我們看到,自2004年以來,消費者投訴總量持續下降,但也應當看到,消費糾紛面臨新的熱點和難點,一些欺詐行為更加隱蔽,誘騙性和危害性更大,涉案金額也相應增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消費者維權防線不斷強化的同時,一些非法、虛假宣傳廣告正由城市向廣大農村地區蔓延,給農村消費者的生產、生活帶來困擾。

      “希望每天都是3·15。”這是消費者樸素而又強烈的愿望。值此3·15到來之際,我們借助中國消費者協會2000年-2009年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年度統計分析,試圖給出“3·15”十年報告。

    2004年以來投訴總量逐年下降

      2004年—2009年6年間,消費者投訴總量均呈下降態勢。中國消費者協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這種下降態勢說明消費者和經營者之間和解的比例提高了;同時,行業組織、法院等也處理了一批消費糾紛案件。但是,目前雖然投訴總量在減少,可是解決難度和涉案金額應是增加的。

    IT類消費成投訴熱點

      從近幾年的投訴情況分析,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投訴比重繼續上升,生存型消費投訴比例下降。曾經在消費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基本生活用品等已經基本退出占據投訴“關注點”的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手機、汽車、計算機、互聯網、短信等產品和留學中介、教育培訓等服務投訴增幅較大。

      不過,服裝鞋帽、食品等,因其基礎使用量大,投訴量連年位居前三。

    汽車相關投訴連年升高

      由豐田釀成的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汽車產品缺陷召回事件正在轟轟烈烈地上演,引起了消費者對汽車質量的空前關注。

      就中國消費市場而言,在中國消費者協會相關統計數據中2000年占據投訴量第二位的家用器械大類中,還難找到汽車的影子,以摩托車的投訴量為最高。但從2002年開始,汽車已經以3919件位列家用器械類投訴量第二高,并且投訴量總體上連年上升。在這些投訴中,絕大多數都是幾年來一直存在且未解決的老問題。比如新車質量問題頻發、零部件只換不修、送修多次問題仍不能“根治”、隱瞞汽車真實情況售車、廠家經銷商相互推諉、4S店維修價格虛高、消費者維權取證困難、購車合同爭議多、車輛退換難以實現等。

      另據《2009年度汽車投訴統計報告》顯示,合資品牌投訴量持續上升,占比由2008年的54.51%上升到2009年的73.58%,達到2075宗;自主品牌的投訴量則持續下降。2075宗合資品牌投訴囊括了目前所有在售的合資品牌車型,其中日系車被投訴最多。  

    10年十大“騙術”

    虛假廣告

      2001年,消費者對虛假廣告的投訴上升幅度最大,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設置虛假降價或價格打折欺詐消費者;藥品和保健品廣告內容嚴重違法;以推廣所謂的新技術等進行欺騙;房地產開發商廣告承諾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

    “免費服務”

      所謂“免費服務”,欺詐情況多。經營者往往在消費者接受所謂“免費服務”后,又提出許多不公平的條件強迫消費者接受。“免費服務”實為陷阱誘餌。

    “義診”

      一些不法之徒抓住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急需治療疾病、渴求健康的心理,在商場小區常常舉辦所謂“義診”活動,承諾能夠免費試用或提供上門服務,以異常的熱情騙取消費者信任。產品價格極其昂貴,幾乎都在萬元左右,騙取消費者慷慨解囊。消費者如果想退換,銷售者馬上變臉,惡語相加,侮辱消費者。類似銷售行為有可能演變成新的傳銷或變相傳銷活動。

    “您中獎了”

      不法分子通過電話、短信、信函等形式告知消費者,已經中了某某公司的大獎,獎金幾十萬或者獎轎車等貴重物品,要求消費者先支付所謂的“中獎費”、“所得稅”、“律師費”、“審計費”等。消費者匯去款項后,不法分子立即銷聲匿跡。

    “返券促銷”

      很多商場在銷售過程中頻繁采用“返券促銷”手段,年年有打折、月月有返券、天天有優惠,誘導消費者的不理性消費行為,甚至發生安全事故。

    網絡交易騙局

      近幾年網絡購物作為一種新興的方式吸引了很多的消費者,但由于其交易方式的特殊性以及監管的困難,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購物權益受到損害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收到的物品與宣傳不符,功能欠缺,甚至是殘次品;賣家提供虛假信息,收錢不發貨,騙取錢財等。

    中介服務騙局

      社會中介的騙局主要表現在通過媒體發布虛假廣告,誘騙消費者上當;利用不平等的格式合同欺詐消費者,擴大消費者的義務,減少經營者的責任;向消費者提供不全面、不真實的信息,對市場需求大的行業隨意加價。中介服務的投訴主要集中在租房、婚介、培訓、留學、旅游等方面。

    儲蓄變保險

      一些儲蓄所的業務廣告、海報只刊登利率和年限,不標明是儲蓄還是保險,消費者誤將保險當儲蓄購買。消費者一旦后悔或需要用錢時,要退保就要承擔高額的經濟損失。2008年,這一事項成了投訴熱點。

    預付費消費卡

      目前消費卡名目繁多,一些不法商家先誘使消費者存入一筆不小的金額,但后續服務跟不上;或者在消費者存入一筆金額后商家就銷聲匿跡,致使消費者蒙受損失。

    騙取、變賣個人信息

      以出售某種商品或服務為由,要求消費者留下個人信息。之后,擅自泄露或變賣,致使消費者不僅遭受垃圾短信和電話的騷擾,還要承受不法分子利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進行詐騙的風險。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