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資訊】 以“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為參考樣板的“建材下鄉”政策,尚處萌動期就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權威渠道了解到,目前“建材下鄉”政策還僅僅是一個框架,由中國建筑[4.26 -0.47%]材料聯合會上報至工信部的意見尚未得到批復。但權威人士稱,預計春節后行業主管部門就會提交“建材下鄉”政策草案。
希望覆蓋新農村建設需求
“農民建房的建材需求并不大,如果新農村建設對建材的需求也能納入建材下鄉范圍,這部分市場就非常大了。”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表示,目前討論“建材下鄉”的產品目錄和補貼額度都為時尚早,首先應該界定好什么樣的需求可以享受到“建材下鄉”的優惠。
每年國內農村市場的水泥需求量相對穩定,一般占全國水泥總體需求的30%-40%,而其中絕大部分是農村基建(如:灌溉水道、村村公路等)的需求,尚無法界定來自于農民自建房所消耗的水泥用量。孔祥忠認為,由于新農村建設的水泥用量較大,向大中型水泥企業采購的比例也比較高,如果讓這部分需求也納入“建材下鄉”政策的優惠范疇,一方面可以扎扎實實的惠農,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水泥行業的結構調整。
據了解,不同于“家電下鄉”和“汽車下鄉”,建材行業涉及的品牌眾多,尤其是水泥等短腿產品,區域性強。協會方面表示,最終進入“建材下鄉”目錄的品牌數量將遠遠多于家電和汽車。他們建議每個省批準3-4個品牌列入“建材下鄉”目錄,方便農民的選購。而企業方面則希望,參考“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的做法,“建材下鄉”的補貼比例最高能達到20%。
謹防落后產能受益
當然,“建材下鄉”也有難以回避的一些操作性難題。
“你要知道,國內很多大型水泥企業的銷售通路是無法覆蓋廣闊的農村市場的。”憧憬“建材下鄉”政策的同時,業內也傳來了一些謹慎的聲音。
一位水泥行業人士指出,由于大型水泥企業的主要市場在城市和重點工程,對于農村市場難以做到全覆蓋,很多農村市場的水泥等建材供給仍然依靠立窯等落后產能。這也正是農房及農用水利工程多使用低標號水泥的原因之一。一些大型水泥企業開始擔心,“建材下鄉”政策一旦落實,直接受益者將是那些主攻農村市場的小型企業,甚至出現政策惠及落后產能的“怪相”。
對此,孔祥忠表示,由于納入“建材下鄉”目錄的品牌首先要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所以落后產能被錯位扶持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他同時指出,大企業在農村的渠道布局確實將給“建材下鄉”政策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畢竟,農民不會為了不高的補貼長途跋涉地采購建材。”
另一方面,也有分析人士對“建材下鄉”拉動市場需求的實際效果有所疑慮。數字水泥網副總經理陳柏林就表示,農民建房有一定的剛性需求,一部分補貼只會讓這些需求提前到來,期望政策會對市場整體規模有所提升顯得過于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