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會議后新能源投資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從用電增速、碳減排承諾、新興產業規劃等多個角度來看,新能源、低碳經濟都是電氣設備行業的主要看點。中國已向世界作出減排承諾,到2020 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這一目標相當于是降低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碳強度,即依賴較少的能源消耗來促進經濟增長,為了履行這一承諾唯有通過降低能耗和使用替代能源兩種途徑。降低能耗主要通過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促進循環經濟等手段來實現。使用替代能源是另一大幅降低碳強度的主要方式,在清潔煤技術和CCS(碳捕捉和封存)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考慮到技術成熟度和經濟成本,認為風電和核電仍是近十年
參照歷史發展情況和各規劃部門的目標,對未來十年中國的裝機容量做了預測,預計火電和水電的十年復合增長率為3.98%和5.36%,低于總裝機容量的增速,核電和風電十年復合增長率則分別達到21.24%和27.23%。
風電行業2009 年上半年產量達427 萬千瓦,同比增長135.7%,風力發電達到126 億千瓦時,占全國1%。預計2009 年全年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200 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有望突破2000 萬千瓦達到2421 萬千瓦,屆時將超過西班牙成為排名世界第三的風電大國。預計未來三年每年將有超過6000 億元的風機市場。
圖表1 風機裝機容量預測(單位:MW)
我國核電在建規模居世界首位。發改委近期發布報告,截至2008 年中國新核準14 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核準在建機組24 臺,在運行的總裝機容量達910 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1.3%。根據核電規劃和建設進程,預計今年在建機組達到29 臺,今后三年每年在建機組分別為36 臺、37 臺和38 臺。一般施工進程到18 -24 個月后開始安裝主設備。因此預期2010 年到2012 年可以確認到收入的機組約有8 臺,10臺以上和14 臺,轉化為收入達到2240 億元。其中2011 年是設備安裝的高峰年,也是核電增長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