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技術裝備進口將設限,機電國際招標受沖擊

時間:2006-11-21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禁止和限制引進的重大技術裝備和重大產業技術目錄》已初步成稿,目前已進入意見征求階段。

據悉,一份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禁止和限制引進的重大技術裝備和重大產業技術目錄》已初步成稿,目前已進入意見征求階段。這份目錄旨在防止盲目和重復引進國外技術和裝備。具體目錄將以關鍵單機為主,對于關鍵零部件,基本采取不限制的政策。根據該目錄,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產品將被禁止和限制進口。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相關人士說,首批禁止和限制引進的重大裝備和重大產業技術目錄尚未最終確定,但石油化工設備、儀器儀表、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冶金設備、環保設備、數控機床、煤礦設備、電力設備等9個行業的相關產品業界呼聲最高。  發改委此舉意在限制重大技術裝備對進口的過度依賴,從而推動國內相關設備的自主研發,進而提高關鍵設備的國產化能力。與此同時,該目錄的出臺也將會對機電設備國際招標市場造成不小的沖擊。  所謂的機電設備國際招標市場,是根據商務部2004年出臺的《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投標實施辦法》(商務部13號令)中的規定,對總共79類、項目金額超過10萬美元(或100萬人民幣)的機電設備的進口都要強制使用國際招標的方式進行交易,并由商務部進行監管。根據中國國際招標網的歷史數據顯示,上述報道中所提到的9大類設備幾乎囊括了參與國際招標的所有機電設備,因此,一旦該文件正式出臺,對整個機電設備國際招標市場的影響不可小視。  根據中國國際招標網分析師的判斷,該項政策最終實施,將對機電設備國際招標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壓。這是因為,第一,該政策將明確禁止或限制某些單機設備進口,這無疑削減了機電設備的整體進口規模,從而對國際招標涵蓋的產品類別、以及整體市場規模造成不利的影響。  第二,該政策擬對單機或成套設備進口進行限制,但對一些零部件的進口并不設限,可能導致一些國內采購業主通過“化整為零”的方式規避國際招標。如前所述,我國對很多機電設備的進口是強制使用國際招標方式。由于國際招標投標操作流程規范、監管嚴格,業主從中不便謀取“私利”,所以一些采購業主想方設法規避招標。一旦該政策頒布實施,很有可能就為這些人提供了一個“化整為零”的途徑,它們可以將一套設備分成若干零部件,然后分批進口。這樣一來,很多零部件由于金額達不到13號令的要求(一般為10萬美元),便可以不必采用國際招標。國際招標規模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第三,從長遠來看,我國相關政策取向對機電設備國際招標造成抑制。國家推動重大裝備自主創新的戰略已經確立,并且已經開始著手制定一系列的相關政策,這對機電設備的進口本身就是一個抑制。預計不久之后,國家在貿易、稅收等政策制定上都會體現出對自主研發的支持,以及對進口設備的限制。正如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所說:“實際上,擴大進口機電設備政策與振興自主裝備產業政策是矛盾的。”在振興自主裝備產業的政策背景下,機電設備國際招標市場受到打壓是自然的。  單從國家的發展戰略來看,我國機電設備進口受到政策打壓恐怕已成定局。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和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機電設備的消費需求仍然處于快速上升期,因此,機電設備進口的增長勢頭并不會因此發生逆轉。對于國際招標這一特殊的市場而言,在現有的制度框架內,雖然持續增長仍然是可以預期的,但上升的腳步也許會緩慢一些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