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實現鋼鐵行業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開展合作

時間:2009-10-13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李毅中會見了國際鋼鐵協會會長米塔爾先生,對會議在中國召開表示祝賀,并指出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實現鋼鐵行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各國積極開展合作

  國際鋼鐵協會第四十三屆年會10月12日在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出席大會并作了“攜手合作,在應對金融危機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題講話。會前,李毅中會見了國際鋼鐵協會會長米塔爾先生,對會議在中國召開表示祝賀,并指出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實現鋼鐵行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各國積極開展合作。
  李毅中在講話中首先回顧了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我國工業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說,60年前,中國的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下,綜合實力十分弱小。195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只有679億元,2008年達到了30萬億元,增加了77倍,年平均增長8.1%,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長9.8%,快于同期世界經濟增速6.8個百分點。2008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2698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52年增長32.4倍,年均增長6.5%,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長8.6%。60年前的舊中國,工業極為落后,工業部門殘缺不全,只有采礦、紡織和簡單的加工業,許多工業產品自己不能生產,完全依賴進口。經過60年的艱苦努力,中國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的不斷進步,實現了中國從工業化初期向工業化中期的歷史性跨越,為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世界經濟的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主要表現在:   一是工業總量規模不斷壯大。60年來,中國工業生產基本行駛在快車道上。工業增加值從1952年的119.8億元增加到2008年12.9萬億元,扣除物價因素,增長446倍,年均增長11.5%。   二是工業主導地位顯著加強。2008年,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42.9%,比1952年的17.6%增加了25.3個百分點。我國財政收入的近一半來自于工業。2008年,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就業人數達8100萬。   三是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2008年與1949年相比,鋼、原煤、發電量由15.8萬噸、0.32億噸、43億千瓦時分別增加到5億噸、27.9億噸、34669億千瓦時,分別增長3169倍、86倍、805倍。汽車由1955年的100輛增加到2008年的935萬輛。彩色電視機、微型計算機和手機等產量居世界第一。2007年中國制造業有172類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生產大國。   四是建成了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經過60年的建設,鋼鐵、有色金屬、電力、煤炭、石油加工、化工、機械、建材、輕紡、食品、醫藥等工業部門逐步發展壯大,一些新興的工業部門如航空航天、汽車、電子等迅速發展起來。目前我國已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的全部工業門類我國都有,一個行業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已經形成。   李毅中介紹了中國政府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采取的重大舉措,闡述中國工業經濟正在企穩向好,但形勢依然嚴峻。他指出,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擴散和蔓延,中國經濟受到了極大影響。在中國政府“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的持續作用下,今年以來,工業經濟運行扭轉了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特別是6月份以后呈現出生產增長加快、效益狀況好轉、產品價格回升、節能減排取得新進展等一系列特點。前8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 8月份增速12.3%。粗鋼產量7、8兩個月月產超5000萬噸,水泥產量同比增長17.2%,汽車產銷連續6個月突破100萬輛,電冰箱、空調、彩電、計算機均有較大增長。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實現利潤16747億元,同比下降10.6%,但降幅比1-5月縮小12.3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環比持續小幅上漲,已連續5個月環比回升。工業企業發電量同比增長9.3%。鐵路貨運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前8個月,主要耗能行業鋼鐵、有色、化工、石油石化、煤炭、輕工、電力行業年累計能耗同比下降1.97%至14.22%。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政府制定、實施了一攬子計劃,出臺了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涉及鋼鐵、汽車、紡織、裝備制造、船舶、電子信息、輕工、石化、有色金屬和物流等產業。這些規劃同時體現了中國政府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要求。這些行業的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要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后、企業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為重點,著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切實增強企業素質和競爭力,提高各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但目前看,企穩回升還不穩固、不穩定、不協調,仍然面臨著國際需求萎縮、國內需求不足,投資拉動余地不大。特別是企業缺乏內在活力,工業經濟深層次問題尚未有效解決等問題,實現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下一步要堅定不移地執行應對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在保增長的同時,要把調整結構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實現工業經濟的全面好轉。   李毅中強調,我國鋼鐵工業要在應對金融危機中加快調整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他說,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拉動下,多年來,中國鋼鐵工業持續高速增長。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鋼產量連續突破2億噸、3億噸、4億噸、達到近5億噸,滿足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這一巨大發展,是中國工業化這一人類歷史偉大進程的一個生動反映。在這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鋼鐵工業長期粗放發展積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盲目投資造成產能總量過剩,截至2008年底,我國粗鋼產能達到6.6億噸,超出實際需求近2億噸,在建的還有5800萬噸。二是創新能力不強,先進生產技術、高端產品研發和應用、節能減排等經濟技術指標與國際水平存在不小差距。三是產業布局不盡合理,受到環境容量、水資源、運輸條件、能源供應等因素的嚴重制約。四是產業集中度較低,粗鋼生產企業平均規模不足100萬噸,排名前10位的企業鋼產量僅占全國總量的42.6%。五是資源控制力較弱,國內鐵礦資源稟賦低,自給率不足50%,礦石進口秩序尚不規范。六是流通秩序尚需整頓,鋼鐵產品經銷商超過15萬家,規模小而分散。   李毅中指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和其他工業行業一樣,中國鋼鐵行業受到嚴重沖擊,出現了產需急劇萎縮、價格快速跌落、企業經營困難、全行業虧損的局面,行業的穩定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拉動下,依靠鋼鐵行業和各地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國鋼鐵工業逐步走出低谷,呈現需求增加、產量回升、效益好轉的態勢。但由于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行業狀況出現反復,甚至出現了一些與產業政策相悖的現象。如大型企業普遍減產,一些小鋼鐵卻大幅增產;長材增長明顯快于板材,盲目投資又重新抬頭;鋼材價格大幅波動,八月中旬以來每噸價格跌落近千元;企業聯合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步履艱難,成效不大;鐵礦石進口無序狀況未見改善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鋼鐵工業的健康發展。如不下決心狠抓調整結構,已經好轉的形勢將會開始逆轉,已經取得的成效將會得而復失。李毅中提出,中國鋼鐵行業要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嚴格控制新增產能,不再核準和支持任何單純新建、擴建產能的鋼鐵項目,所有新建和技改項目必須以等量和超量淘汰落后產能為前提,把住土地、環保、金融等方面的監管,堅決杜絕違規項目開工。   二是加快鋼鐵企業聯合重組,重點扶優扶強,支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鋼鐵企業集團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戰略性重組、兼并,扎實開展鋼鐵企業整合,各地要抓緊分步減少鋼鐵企業數量,制定出臺支持兼并重組的相關財稅、金融和產業政策。   三是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嚴格規模、能耗、物耗、環保、質量等技術標準和規范明確具體數量要求,運用關停、更新、改造、搬遷等方式,逐省落實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任務,落實責任,向社會公布,接受監督。   四是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鼓勵開發高附加值新品種,提高鋼材質量水平,推廣節能降耗、減排治污的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綜合利用,改善生產裝備水平,用信息化技術提升生產控制和經營水平。   李毅中最后表示,中國鋼鐵工業通過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推進節約生產、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數量、質量、品種上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鋼鐵行業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節約資源能源,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任務和利益所在。中國鋼鐵行業將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繼續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繼續積極與國外同行開展共同研究和開發,繼續積極進口我們所需要的原料和產品,繼續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對外合資與合作。尤其在綠色技術領域,希望和發達國家擴大合作。在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努力建設可持續發展綠色鋼鐵工業的進程中,中國鋼鐵行業和國際鋼鐵界合作的空間將更加廣闊,合作的規模將更加宏大。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