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長春市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
導語:為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實現“十一五”規劃節能減排目標,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制定全市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直屬機構:
現將《長春市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align=right]長春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月三十日[/align]
長春市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實現“十一五”規劃節能減排目標,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07〕15號)和《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政發〔2007〕38號)要求,制定全市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
一、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
(一)主要目標。到2010年,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由2005年的0.82噸標準煤下降到0.574噸標準煤,降低30%;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35%;萬元建筑業增加值能耗降低14.5%;萬元農業增加值能耗降低18%;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5.5%,其中政府機構用能總量減少15%;生活用能總量減少2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5%。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從2005年的75259噸減少到69269噸,削減8%,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由81436噸減少到68488噸,削減15.9%;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8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要達到90%以上,并建設分類處理設施。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70%。
(二)總體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調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政策,落實責任、強化監管,加強宣傳、提高意識,突出重點、強力推進,動員全社會力量,扎實做好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工作,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推動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控制增量,調整和優化結構
(三)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加強項目審批源頭管理,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節能評估審查,改擴建項目節能審查與評估,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項目核準程序。在源頭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建設項目。實行新開工項目報告和公開制度。(市發改委、經委、環保局負責)
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上項目與節能減排指標完成進度掛鉤、與淘汰落后產能相結合的機制。落實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的各項政策。建立和完善峰谷、豐枯電價和可中斷電價補償制度,對國家淘汰和限制類項目及高耗能企業按國家產業政策實行差別電價,抑制高耗能行業盲目發展,引導企業合理用電,節約用電。組織專項檢查,清理和糾正在電價、地價等方面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優惠政策。(市發改委牽頭,市經委、財政局等部門配合)
(四)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大淘汰電力、鋼鐵、建材、焦炭、煤炭、糧食深加工等行業落后產能的力度。制訂淘汰落后產能分年度的具體工作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對不按期淘汰的企業,要依法予以關停,吊銷生產許可證和排污許可證并予以公布。市政府有關部門每年向社會公告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名單和各城區、開發區和縣(市、區)執行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資金支持淘汰落后產能。(市發改委牽頭,市經委、環保局負責)
(五)認真落實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進生產能力。根據不同行業情況,適當提高建設項目在土地、環保、節能、技術、安全等方面的準入標準。按照《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外商投資節能環保領域,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外資項目,促進外商投資產業結構升級。按照《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提高加工貿易準入門檻,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市發改委、商務局負責)
(六)積極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推進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沼氣、生物質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的科研、開發和建設。到2012年,利用秸稈等生物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萬千瓦。(市發改委負責)
(七)促進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認真落實服務業發展規劃,建設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前景好、產出效益高的服務業重大項目。充分發揮長春光電子、生物兩個國家產業基地的引領作用,把高技術產業做大做強。注重發揮政府投資導向作用,引導信貸資金和社會資本投向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積極爭取國家和我省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引導資金的支持。(市發改委牽頭,市商務局、信息產業局、科技局配合)
三、加大投入,全面實施重點工程
(八)加快實施重點節能工程。著力抓好重點節能工程,實施電力、建材、玉米深加工等重點耗能行業余熱余壓利用、節約和替代石油、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以及工業鍋爐(窯爐)節能、綜合利用等改造項目。加強辦公信息化建設,實施節能采購。市直機關率先更換節能燈。(市發改委、經委、建委、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
(九)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完善北郊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及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加快建設南部污水處理廠和榆樹、農安、德惠、九臺污水處理廠,推進東南污水處理廠、西部污水處理廠、玉米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的前期工作。加大工業廢水治理力度,完成《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規劃》中確定的長春大成玉米開發公司等7個重點工業企業污水治理項目,實施長春全順啤酒有限公司、華潤啤酒(長春)有限公司和吉林摯友科技有限公司等重點污染源污水治理工程。加快城市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建設和改造,重點實施伊通河排水干管改造工程。加快建設蘑菇溝垃圾填埋場工程、石頭口門水源地保護工程,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市發改委、經委、環保局、建委、水利局負責)
(十)加快實施燃煤電廠脫硫工程。一汽自備電廠等老機組必須按期完成脫硫設施建設并投入運行,熱電一廠移地新建工程、熱電二廠擴建工程、熱電三廠和四廠新建工程、九臺華能電廠新建工程等新(改、擴)建燃煤機組必須同步建設脫硫設施并實現在線監測,并與省市環保部門聯網。到2010年,全市190臺20噸以上工業鍋爐按要求應安裝脫硫設施。(市環保局、發改委負責)
(十一)多渠道籌措節能減排資金。節能工程所需資金主要靠企業自籌、金融機構貸款和社會資金投入,市政府將安排必要的引導資金予以支持。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的責任主體是地方政府,在實行城市污水處理費最低收費標準的前提下,爭取國家對重點建設項目給予必要的支持。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促使企業承擔污染治理責任,市政府對松花江流域內的工業廢水治理重點項目將給予必要的支持。(市政府負責)
四、創新模式,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十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推進國家循環經濟試點企業(亞泰水泥公司)的試點工作。積極爭取更多企業列入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落實《吉林省循環經濟發展“十一五”規劃》,抓好循環經濟骨干企業,推進汽車產業開發區和玉米工業園區等建設生態工業園區。(市發改委負責)
(十三)實施水資源節約利用。加快實施汽車、客車、農產品加工、電力等重點行業節水改造項目,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70%以上。加快建設北郊污水廠10萬噸/日、南部污水廠5萬噸/日中水回用工程。到2012年,全市中水供應能力達到16.3萬噸。加強城市供水管網的維護和改造,使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降低到22%,節水器具的安裝普及率達到85%以上。積極推廣農業節水技術,到2012年,力爭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54。(市發改委、經委、建委、農委、水利局負責)
(十四)積極開展資源綜合利用。貫徹落實國家《“十一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和《吉林省資源綜合利用“十一五”規劃》,積極推進尾礦、共伴生礦產資源和工業“三廢”的綜合開發利用。鼓勵使用粉煤灰、爐渣和煤矸石等廢棄物生產新型墻體材料和產品。深入開展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工作,在我市城區全面“禁實”的基礎上,縣(市)、區2008年實現“禁實”。認真執行限制袋裝水泥、鼓勵和發展散裝水泥的方針,落實國家“限期禁止城市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的規定。積極推進木材節約代用,搞好作物秸稈、畜禽屠宰廢棄物、木材“三剩物”和釀酒廢棄物等資源綜合利用。做好資源綜合利用企業認定工作。(市發改委、經委、建委負責)
(十五)促進垃圾資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統,逐步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廢舊資源。推進鑫祥垃圾發電廠二期工程建設,鼓勵用填埋氣體發電,積極推進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市建委、發改委負責)
(十六)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推動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提高清潔生產水平,對超標、超總量排污及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質企業依法進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市環保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十七)繼續扎實推進生態市建設。按照生態市建設總體規劃,進一步加快生態環境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資源和環境容量;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結構節能;普及生態知識,提高全民節能減排的自覺性。(市發改委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五、依靠科技,加快技術開發和推廣
(十八)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研發。組織對共性、關鍵和前沿節能減排技術的科研開發。培育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節能減排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組織先進、成熟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推廣應用。重點推廣列入《節能設備(產品)目錄》的終端用能設備(產品)。鼓勵依托科研單位和企業、個人,開發先進節能技術和高效節能設備。(市科技局、經委、發改委、環保局負責)
(十九)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產業化示范和推廣。實施一批節能減排重點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及重大技術裝備產業化示范項目和循環經濟、高技術產業化重大專項。落實《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在鋼鐵、電力、建材、建筑、農副產品加工等重點行業,推廣一批潛力大、應用面廣的重大節能減排技術。加強節電、節油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設備及農業節水、節肥、節藥技術推廣。鼓勵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投入。(市發改委、經委、農委、科技局負責)
(二十)加快建立節能技術服務體系。培育節能服務市場,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節能體系,逐步將由行政力量推動企業被動開展節能工作的方式,轉變為政府引導、社會力量主導、市場調節的節能新機制。重點支持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為企業及黨政機關辦公樓、公共設施和學校實施節能改造,提供技術咨詢、用能狀況診斷、能源審計和各種平衡測試。(市經委、發改委、各級機關事務管理部門負責)......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
全國13城市節能減排技術應用巡展即將啟動?
溫家寶總理指出,“‘十一五’規劃提出這兩個約束性指標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不能改變,必須堅定不移地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