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交流側儲能集成再猛攻,儲能老兵寧德時代求新解

時間:2024-12-23

來源:OFweek 儲能網

導語: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雙料冠軍”進軍儲能系統集成市場,寧德時代530Ah儲能電芯新產線建設與大容量電芯技術產品不斷加碼大規模儲能系統。

  根據InfoLink Consulting統計數據,2024年上半年,全球儲能系統出貨量約90 GWh,交流側Top5系統集成商為特斯拉、陽光電源、中車株洲所、Fluence及遠景能源;直流側Top5集成商為寧德時代、比亞迪、海博思創、遠信儲能及南都電源。

  寧德時代直流側儲能系統的轉型可謂順暢,而交流側儲能系統既有特斯拉、陽光電源在交流側儲能系統賽道成為其繞不開的高山,又有億緯鋰能、瑞浦蘭鈞和海辰儲能后發優勢明顯。

  寧德時代的儲能系統市場份額爭奪戰勢必艱難,而“增利不增收”成為寧德業績發展的一大基調,寧德又如何從價格戰中突出重圍,讓第二增長極逆勢崛起?

  01

  儲能“老兵”的儲能“新解”

  寧德時代可謂是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雙料冠軍”。

  在動力電池領域,根據SNE Research數據統計,2023年寧德時代國內動力電池使用量171.9GWh,以44.5%的市場份額連續7年位列第一;海外動力電池使用量市占率為27.5%。

  而在儲能電池領域,根據SNE Research統計,2023 年,該公司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市占率為40%,連續3年位列全球第一。

  針對于儲能這一賽道,寧德時代早在2011成立之初就開始布局,公司前身ATL中標河北張北國家電網風光儲輸示范項目,負責提供4兆瓦×4時的磷酸鐵鋰電池系統。

  從那時起,儲能業務就成為寧德時代三大業務之一。

  然而,直到2018年,儲能系統收入才為寧德時代貢獻超過1億元以上的收入,其儲能業務真正開始放量是在2021年。

  2021年,寧德時代儲能系統銷售收入達到136.24億元,同比增長601.01%。同年,寧德時代作為全球最大的儲能電芯供應商,出貨量達到16.7吉瓦時,占比27.9%,位居全球第一。

  2023年,公司儲能業務營收占比從2018年的0.64%增長至14.94%,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二營收增長極。

  而根據近期的24年半年報顯示,其儲能業務占比上升至17%,同比增長3%;動力電池業務占比仍為68%,但業務營收同比減少了19.2%。

  寧德儲能技術中心主任余東旭曾說道:“儲能是寧德時代重要的業務板塊,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

  作為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雙料冠軍”,寧德時代轉型儲能系統集成業務必然早早籌謀。

  一方面,公司通過大容量電芯技術硬核支撐儲能系統建設。

  除了寧德時代以外,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瑞浦蘭鈞等電池廠商都已經進入儲能市場,推出300Ah及以上容量的儲能電芯產品。

  大容量電芯技術產品已經成為儲能集成系統的兵家必備之長,寧德時代對于大容量的追求可謂走在了前列。

  公司于2020年進行大容量電芯產品的更新換代,以280Ah電芯逐步替代271Ah電芯。

  而國內大部分電芯廠商從2021年開始才陸續跟進推出280Ah以上電芯。

  到了2023年12月底,寧德時代“低調”開啟了530Ah儲能電芯新產線建設。

  據消息人士透露,此次產線建設既是為530Ah儲能大電芯做出量產準備,也更是為儲能系統集成產能做出建設準備,公司或將開啟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運營領域布局。

  而基于市場對于儲能零衰減、高能量、真安全性能的迫切需求,寧德時代發布一款名為“天恒”的儲能系統,該儲能系統在標準20尺集裝箱內,實現6.25兆瓦時級的高能量,單位面積能量密度提升30%,整站占地面積減少20%。

  值得關注的是,在容量零衰減方面,寧德時代一方面研發了更高效的補鋰技術,可根據電勢差自動觸發,補充活性鋰的消耗;另一方面采用鋰離子自修復技術,通過添加特制的快速修復劑,確保補充活性鋰的同時,實現鋰離子的快速煥新。

  此次天恒儲能系統宣布能夠實現首5年零衰減,且實驗室實測循環壽命已超過15000次,這亦大大高于國家標準,或有助于推動國家標準的更新。

  寧德進軍儲能系統的執行力可謂一流。

  另一方面,公司在直流側與交流側儲能系統雙向發力。

  直流儲能系統與交流側儲能系統的區別主要在于與原有電力設備的適配性與電力調配能力。

  直流側儲能系統可以將光伏發電系統和蓄電池儲能系統共享一個逆變器,但其逆變器需要進行獨立設計,不適用于對當前光伏電站的升級改造;而交流側方案不僅適用于電網儲能與現有電站的改造建設,還被廣泛應用于相對孤立的地區,形成獨立微型電網供電系統。

  基于其性質,二者在性能與成本層面也各有千秋。

  直流側儲能系統的電力在逆變器前端就與蓄電池進行了自動直流平衡,有效提升系統效率與輸電質量,大大提高光伏發電輸出的平滑、穩定性和可調控性能;但由于其蓄電池組只能接受本發電單元的電力為其充電,缺乏大電站內部電力調配的功能。

  相比而言,交流儲能系統充電和放電完全由智能化控制系統控制或受電網調度控制,但由于發電和儲能相互獨立,相互之間的協調和控制就需要外加一套專門的智能化的控制調度系統,因此造價相對較高。

  根據InfoLink Consulting數據,24年上半年,寧德時代位列直流側儲能集成商榜首,而卻不在交流側儲能集成商的名列之中。

  交流側儲能或成寧德未來業務拓展著力點。

  一方面,公司進一步加劇交流側儲能集成系統市場的競爭,各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將不得不加大研發投入、優化服務水平,從而促進整個市場的競爭加劇,推動行業的優勝劣汰。

  另一方面,寧德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具有較強的產業鏈整合能力,發力交流側儲能集成系統或帶動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寧德也將憑借其在電池技術和系統集成方面的經驗,優化交流側儲能集成系統的設計和配置。

  02

  集成系統的白熱化爭奪

  2024年H1,全球儲能電芯出貨規模114.5 GWh,同比增長33.6%,Top5企業還是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瑞浦蘭鈞、海辰儲能和比亞迪。

  而從儲能系統來看,2024年上半年,全球儲能系統出貨量約90 GWh。

  交流側Top5系統集成商為特斯拉、陽光電源、中車株洲所、Fluence及遠景能源;直流側Top5集成商為寧德時代、比亞迪、海博思創、遠信儲能及南都電源。

  上述十家企業出貨合計超50GWh,全行業出貨占比超55%。

  由此來看,寧德時代在直流側儲能系統與比亞迪實現斷檔式領先,而其交流側儲能系統的轉型或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然而,在儲能賽道,寧德時代依舊是當之無愧的王者,但留給寧德時代的交流側儲能系統市場份額仍舊有限。

  要知道,交流側儲能系統前五大系統集成商出貨合計超30GWh,特斯拉、陽光電源在交流側儲能系統賽道成為其繞不開的高山,億緯鋰能、瑞浦蘭鈞和海辰儲能后發優勢明顯。

  基于當前的市場現狀,寧德在交流側儲能系統上下了大功夫,公司當前在交流側的系統客戶涵蓋了國家能源集團、國電投、華能、華電、中廣核等多家頭部能源企業。

  匯寧時代與中廣核在22年完成備案的,“匯寧時代江門(臺山)核儲互補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規模為1.3GW/2.6GWh,總投資約60億元,前者由寧德時代持股 51%。

  2024年4月,國寧新儲(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由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寧德時代及旗下寧德時代新能源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持股,主要開展儲能技術服務、新興能源技術研發等業務。

  而就“直流+交流+用戶”儲能系統的全覆蓋策略而言,寧德直流側也走向了穩步發展階段。

  在直流側儲能方面,公司在國內市場中標國能信控4.35GWh的儲能電芯集采項目以及林源電力1.4GWh的直流側框采項目,并出現在了中石油2024年一級物資供應商新增準入項目中。

  在電網側儲能方面,公司參與的晉江100MWh級儲能電站業務,建設規模30MW/108.8MWh,以110kV接入省電網,并于2020年4月通過初步驗收。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移動-寧德時代信息能源聯合研究院”已經簽約、揭牌,公司加速以系統集成的身份競速國內儲能市場。

  針對電芯業務與儲能集成系統業務的分離,寧德時代在公司內部設立了專門的電芯研發、生產部門以及儲能集成系統業務部門。

  公司的電芯研發部門專注于電池材料研發、電芯設計與制造工藝改進等,不斷提升電芯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安全性等性能指標。

  而儲能集成系統業務部門則側重于系統的設計、集成、安裝、調試和運維等環節,根據不同客戶需求和應用場景,將電芯與其他組件進行優化組合,打造出高效、可靠的儲能系統解決方案。

  當前,電芯與儲能集成系統業務合計為儲能電池系統業務,2023年公司儲能電池系統業務營收599億元,同比增長33.17%,業務占比提升至14.94%。

  與寧德采取相同策略,夯實電芯主業并拓展儲能集成系統為第二增長曲線的企業不在少數。

  欣旺達自2014年正式成立動力業務子公司欣旺達動力后開始自研、自產電芯,成功實現了電芯、模組、PACK與BMS的全產業鏈布局。

  2021年至2023年,公司連續三年位列中國混動電池裝機量第一名,成為中國最大的混動電池廠商。

  根據公司2023年披露的擬拆分上市計劃,公司或將電芯部門列為動力板塊,而儲能系統列為運營維護板塊各自經營,要知道,公司2023年儲能系統類業務實現收入11.10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44.00%,勢力不容小覷。

  同樣的還有遠景科技,遠景動力和遠景儲能均為遠景科技集團旗下的企業。

  遠景動力主要致力于動力電池系統、儲能電池系統的研發、設計、制造及銷售,為遠景儲能提供高品質的電芯等關鍵部件。

  而遠景儲能則專注于儲能系統的集成和解決方案的提供,將遠景動力的電芯與其他組件進行整合,打造出完整的儲能系統。

  當前,遠景動力憑借其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優勢,為電動汽車等領域提供動力支持,提升了遠景科技集團在能源領域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

  而遠景儲能則借助集團的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實力,在儲能系統集成市場中贏得了眾多項目和客戶,進一步擴大了集團在儲能領域的市場版圖。

  03

  業績承壓下的轉型之策

  作為電池廠商的絕對領袖,寧德時代選擇大舉進軍儲能系統集成領域,背后有著多方面的考量以及自身獨特的優勢。

  一方面,公司轉型的動力更多來自于業績的壓力。

  24年三季度,公司營收922.78億元,同比下降12.48%,凈利潤卻同比增長25.97%,達131.36億元。

  相較于業內普遍存在的增收不增利,寧德業績的背離竟是增利不增收。

  從公司最主要的電池業務來看,2024年1-9月,公司動力電池增長速度平均低于所有電池業務10%左右的增速。

  受制于海外電動車滲透率受阻與政策影響,公司在全球市場的動力電池裝車量在三季度有所下滑,9月,動力電池出口下降32.6%。

  公司電池業務的利潤空間逐漸變得有限。

  全球新能源車市場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尤其是在歐美市場,電動汽車的需求不及預期,隨著全球競爭對手的崛起,如LG化學、三星SDI等,市場份額爭奪的激烈程度加劇了企業在定價上的壓力。

  面臨著汽車市場增速放緩、原材料價格波動及全球供應鏈的持續緊張,單純的電池業務勢必難以成為長期利潤增長點,因此拓展新的業務領域成為寧德時代的重要考量之一。

  要知道,電芯在儲能系統成本中占據著高達60%以上的比重,對于寧德時代而言,憑借電芯技術優勢轉型儲能系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依托自身強大的電芯生產能力和規模優勢,公司能夠在儲能系統的成本把控上占據先機。

  對于儲能電池系統業務內部而言,電芯業務與儲能集成系統業務相互交織。

  一方面,寧德時代持續投入大量資源進行電芯技術的基礎研究和創新,其研發的CTP技術、無熱擴散技術等,在提高電芯能量密度、安全性的同時,也為儲能集成系統的設計和優化提供了更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儲能市場整體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無論是電網側、電源側還是用戶側,對儲能集成系統的需求不斷增加,應用場景的拓展為電芯銷售帶來更多業務增長點。

  同時,儲能集成系統業務的發展促使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升級,以提高系統的性能、效率和可靠性,倒逼電芯企業向著300+Ah的電芯產品進發,滿足市場對高性能電芯的需求。

  然而,隨著儲能市場的集成化程度不斷提高,各企業或通過優化設計和采用更高效的電池管理技術,減少對電芯數量的需求;兩大業務也存在研發投入等替代效應,或在資金等各項投入層面存在競爭。

  而寧德時代在加速交流側儲能集成系統業務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客戶流失的潛在壓力。

  過去,作為電池及電芯的巨頭,寧德時代占據上游有利地位;而當前,寧德下場與下游儲能系統企業競爭,無疑將已有或潛在客戶轉化為競爭對手,一定程度上影響自身電芯業務的銷量。

  寧德時代大力發展交流側儲能集成系統,又能否實現對于電芯業務的業績彌補仍未可知。

  無論如何,寧德時代這一電池巨頭下場儲能,勢必再一次擾動儲能市場的腥風血雨,在渠道、成本等各方面與業內各企業來場正面對決。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