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AI PC與AI手機齊發,聯想“用AI溝通設備”是明路嗎?

時間:2024-06-26

來源:維科網

導語:你還記得你家里的第一臺電腦是什么牌子的嗎?作為一個 90 后,小雷非常清楚地記得,第一臺電腦是 2002 年家里斥巨資購買的聯想天逸 1000。

  聯想要把手機、PC都納入AI大戰略。

  你還記得你家里的第一臺電腦是什么牌子的嗎?作為一個 90 后,小雷非常清楚地記得,第一臺電腦是 2002 年家里斥巨資購買的聯想天逸 1000。盡管配置和高端扯不上一點關系,但這依舊是小雷接觸的第一臺電腦,同時也是小雷現在與軟件開發、數碼評測、網游電競等一切互聯網相關行業的開端。

  雷科技擁有這種想法的其實并不只有我一個,在 6 月 25 日的活動中,聯想也表示「聯想在 1995、1999 年已引領 PC 代際升級」。至于當前的 AI PC 浪潮,聯想自然也不會缺席。

  雷科技2024 年 6 月 25 日,聯想在杭州舉行了「聯想 AI 終端『一體多端』戰略暨消費新品夏季發布會」,聯想 AI PC 元啟系列筆記本電腦及聯想 moto AI 手機在本次體驗會上悉數亮相,雷科技也受邀參與了這次展會。借此機會,為各位讀者帶來了第一手熱門新品的信息。moto razr 50 Ultra:先是旗艦、再談折疊要說聯想 moto 手機有哪些標簽,「折疊」二字絕對跑不掉。Moto 的刀鋒系列自 2004 年推出以來,憑借其獨特的翻蓋設計和時尚外觀迅速風靡全球。作為手機設計的標桿,刀鋒系列不僅在全球銷量突破一億部,還贏得了眾多設計獎項,成為了當時手機市場的潮流象征。刀鋒系列成功地將摩托羅拉品牌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科技和時尚印記。

  雷科技而在折疊屏時代,razr 系列也緊跟潮流,拿出了多款明星折疊屏手機。moto razr 50 Ultra AI 元啟手機,則是聯想 moto 在折疊手機領域的最新、最強旗艦。秉承著「先是旗艦、再談折疊」的理念,聯想在 moto razr 50 Ultra 上大量堆料、力求讓 razr 50 Ultra「沒有短板」。硬件方面,razr 50 Ultra 用上了高通驍龍 8s Gen3 處理器,配備 12GB 內存,提供 256GB、512GB 兩種不同的存儲版本。屏幕方面,razr 50 Ultra 用上了 4 英寸無界 AI 大外屏,成功將小折疊手機的外屏顯示面積推到邊界,做到「滿屏顯示」。

  雷科技與此同時,razr 50 Ultra 也采用了 50MP OIS 主攝像頭、50MP 光學長焦攝像頭的后置雙攝配置,內屏則采用 32MP 前置攝像頭。轉軸部分,razr 50 Ultra 用上了第五代星軌轉軸技術,通過了 SGS 長壽命折疊認證,此外 razr 50 Ultra 也通過了 IPX8 防水認證,在小折疊中并不常見。同樣不常見的還有 razr 50 Ultra 的電池。盡管只是一款小折疊,但 razr 50 Ultra 依舊用上了 4000mAh 星海電池,并支持 45W 有線快充和 15W 無線快充,非常適合那些因為沒有無線充電而不選擇折疊屏手機的用戶。

  雷科技配色方面,razr 50 Ultra 提供摩登艾綠、復古丹寧兩款配色,同時也有柔和桃限定版。售價方面,12+256GB 版本定價 5699 元,12+512GB 版本定價 6199 元。moto razr 50:配置有別,體驗不變除了期間定位的「Ultra」外,聯想也發布了 moto razr 50。手機采用聯發科天際 7300X 處理器,提供 8+256GB、12+512GB 兩種不同的配置。moto razr 50 同樣采用了第五代星軌轉軸技術,同樣通過了 SGS 長壽命折疊認證和 IPX8 防水認證。但在外屏上,moto razr 50 采用的是 3.6 英寸的大外屏。盡管尺寸較 moto razr 50 Ultra 稍小一些,但屏幕的一體感依舊非常好。

  雷科技相機方面,moto razr 50 采用了 50MP OIS 主攝像頭與 13MP 超廣角攝像頭的后置雙攝模組,內屏相機則為 32MP 前置相機。電池方面,moto razr 50 配備了更大的 4200mAh 星海電池,雖然有線快充速度和 Ultra 相比降低至 30W,但同樣支持 15W 無線充電,非常有誠意了。moto razr 50 提供熱愛橙、大象灰和月絨黑三種不同的配色,8+256GB 版本的定價 3699 元,12+512GB 版本定價 3999 元。另外,聯想也發布了 moto S50 Neo——一款采用雙曲面屏幕、一體式無縫機身設計,擁有出色觸感的平價手機。S50 Neo 采用高通驍龍 6s Gen3 處理器,提供 8+256GB、12+256GB、12+512GB 三種不同的配置。

  雷科技moto S50 Neo 手機僅 171g 重、7.59mm 厚,但聯想依舊想辦法在手機里塞了一塊 5000mAh 大電池,并提供 30W 有線快充。盡管售價不高,但 S50 Neo 也配備了 50MP OIS 主攝組成的雙攝模組。手機提供蘭亭、青田、即墨三種不同的配色,8+256GB 版本售價 1399 元,12+256GB 版本售價 1599 元,12+512GB 版本售價 1899 元。AI PC:用不同形態迎合不同用戶PC 方面,聯想發布了三款不同的 AIPC 產品,分別為采用高通驍龍 X Elite 處理器的 YOGA Air 14s 驍龍,采用英特爾酷睿 Ultra 處理器的 YOGA Air 14c、以及可選英特爾酷睿 i9-14000HX 處理器、32GB DDR5 內存、1TB PCle 4.0 SSD、2.5K 240Hz 屏幕,最高可選 RTX 4090 顯卡的拯救者 Y9000P。

  雷科技得益于高通驍龍 X Elite 芯片,YOGA Air 14s 驍龍不僅擁有強大的 AI 性能,同時也有著相當驚人的電池續航時間:在 70Wh 大電池、智能模式電源管理、聯想自研 AI 算法和定制驅動 AI 屏幕的共同作用下,YOGA Air 14s 驍龍實現了約 24 小時的本地視頻播放時間。

  雷科技YOGA Air 14c 則保留了 YOGA 標志性的翻轉設計,采用第四代天工鉸鏈,可以在 360° 內任意懸停。轉軸還內置超聚合一體式天線,可以實現 350 米超遠距離連接。此外 YOGA Air 14c 也標配 4096 級 YOGA 靈感妙筆,搭配 PURESIGHT 超感 OLED 屏,擁有極佳的顯示效果。

  雷科技至于拯救者 Y9000P,則匯聚了聯想在游戲本領域的一眾尖端技術,用拉滿的硬件配置繼續引領著游戲本行業的發展。

  雷科技售價方面,YOGA Air 14s 驍龍 32GB+1TB 版本售價 9999 元,YOGA Air 14c 32GB+1TB 版本售價 8999 元。拯救者 Y9000P i9-14900HX+RTX 4060、32G DDR5+1TB PCle 4.0 版本起售價 10999 元,RTX 4070 版起售價 12499 元,配備 RTX 4090 的拯救者 Y9000P 至尊版售價 24999 元。AI 是不同設備溝通的橋梁說了這么多,小雷完全沒有提到 AI 方面的內容,原因也非常簡單:在聯想 AI 設備體系中,AI 早已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功能,而是一個貫穿多設備的平臺。除了大家都熟悉的 AI 壁紙、「FN+Q」等備受好評的手機、PC AI 功能外,聯想也將進化后的「聯想小天」帶到手機、電腦當中。聯想將這種貫穿多種平臺的 AI 能力稱之為「一體多端」。

  雷科技總的來說,聯想小天這個「個人智能體」,因打通了 AI PC、AI 手機、AI 平板和 AIoT 設備,可以在多種設備上利用超級互聯,獲取相同的個人知識庫,并利用 AI 應用平臺,在工作、學習、娛樂等領域為用戶提供如一的 AI 體驗。而 AI 超級互聯,則是這一切的基礎。在超級互聯中,聯想準備了文件中轉站、應用傳送站、設備樞紐站這三大功能。文件中轉站是一個分布式跨端文件系統,可以在不同設備間實現 50MB/s 的超快傳輸;應用傳送站可以在不同設備上以超低延遲打開應用,并實現算力傳送。設備樞紐站則讓各設備上的硬件可以被其他設備調用,比如手機調用電腦上的鍵盤,電腦調用手機上的攝像頭。除了常見的 I/O 設備和存儲設備外,設備樞紐站甚至可以調用算力設備,實現算力共享。

  雷科技在這個大模型迸發的年頭,致力于給自己的產品打上 AI 標簽已經不是什么罕見的事情了,如今三星、華為、小米、vivo、OPPO 等手機廠商都已發布了自研大模型的最新產品,就連蘋果也在被傳年投入十億美元研發大模型。但同樣重視 AI,各家端出來的成品卻是千奇百怪的,其中既有像小米、OPPO、vivo 這樣早早開始部署端側大模型并將 AI 功能融入系統之中的廠商,卻也存在著「模型要自己找,功能后續更新」的廠商。雷科技在一個月前的發布會總結中,小雷認為「AI 終端大爆發」才是聯想最期待的局面。隨著 AI 技術逐漸從云端走向終端設備,這些設備將從冰冷的工具轉變為有溫度的「伙伴」。無論是 AI PC、AI 平板、AI 手機還是 AIoT 設備,這些智能終端在混合式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將變得更加貼近用戶需求。可以預見的是,圍繞 AI 終端延伸的相關業務將成為聯想的業務重點。理想狀態下,聯想將通過 AI 終端形成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硬件、應用和服務之間將產生良性循環。最終,AI 將真正成為聯想增長的新引擎,推動公司邁向新的高度。


AI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