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人工智能AI風口已開:廣東瞄準4400億,成都目標1700億

時間:2024-06-25

來源:全球半導體觀察

導語:近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對近期出臺的涉及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進行解讀。

       近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對近期出臺的涉及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進行解讀。

  據悉,成都的目標是,通過開展人工智能“三年行動計劃”,再造一個千億產業,同時實現三年規模再翻一番,打造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自ChatGPT發布以來,人工智能AI迅速席卷全球科技領域,各國家和各地區也爭相發力搶奪市場。就國內而言,有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近6000億,達5784億元,增速13.9%。

  近年來,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密集出臺了人工智能相關產業政策,并將人工智能列為未來重點發展的產業。而近期,為搶抓人工智能加速發展歷史機遇,廣東、陜西、成都等地均出臺了相關措施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成都:2026年,人工智能產業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700億元

  6月19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下稱《行動計劃》)、《成都市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專項政策及實施細則等。

  據介紹,2021年以來,成都先后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大力推進產業建圈強鏈,經過三年培育,已基本實現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產業鏈全覆蓋。2023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780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達40%,擁有企業近900家,產業競爭力穩居中西部第一。

  而近期出臺的《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6年,人工智能產業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7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算力規模達到20000PFlops,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建成創新活躍、能級領先、應用廣泛、要素集聚的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

  《行動計劃》聚焦“大創新、大算力、大數據、大培育、大場景、大要素”,明確提出,未來三年重點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算力支撐能力攻堅、數據供給質量提升、集群發展能級躍升、場景融合應用培育和高端產業要素倍增等六大行動。

  其中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的具體目標包括:培育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40個,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行業大模型;力爭算力規模達到30000P,進入副省級城市前3;打造線上數據流通平臺和線下公共服務空間,匯聚超過10億條公共數據和500億條行業數據;打造150個創新應用場景,培育示范應用產品超過500個等。

  與此同時,為充分發揮產業舉措效用,成都進一步出臺的若干政策支持從理論算法研發到產業應用轉化全環節發展,包含促進算法發展、推動能級提升、構建產業生態三部分10條措施,真金白銀支持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實施細則》主要有支持算法工具源頭創新、支持企業上市融資、支持算法首試首用、支持建設創新應用平臺、支持企業發展壯大、支持高端要素聚集化等九個方面的內容,旨在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符合標準、經評審擇優的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經費支持。

  廣東: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4400億

  為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廣東省出臺了《關于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全省算力規模超過40EFLOPS,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3000億元。到2027年,全省人工智能產業底座進一步夯實,算力規模超過60EFLOPS,全國領先的算法體系和算力網絡體系基本形成;打造100款以上大規模使用的智能終端產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400億元。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若干措施從加大人工智能核心芯片器件供給、推進人工智能軟件迭代升級、系統構建算法產業矩陣、適度超前部署算力網絡建設、提智做強高端裝備、賦智壯大消費終端等方面提出了45條具體措施。

  例如,建立人工智能芯片生態體系。鼓勵企業通過集成處理器、射頻通信、智能傳感器、存儲器等,推進通信、顯示、音頻等模組研發。探索存算一體、類腦計算、芯粒、指令集等芯片研發與應用,推動面向云端和終端的芯片應用,推廣高性能云端智能服務器。到2027年,人工智能芯片生態體系初步建成。

  打造智能感知產業體系。建設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園,推動圖像、聲音、觸控等傳感器開發與產業化,加快消費類電子、家電家居等領域中生物特征識別、圖像感知等傳感器開發和規模化生產。推動加工制造、集成封裝、計量檢測等產業生態協同。到2027年,實現高端智能傳感器產業規模倍增。

  此外,若干政策還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手機產量達到1億臺以上;人工智能計算機產量達到3000萬臺以上;智能家電戰略性產業集群營業收入達到1.9萬億元;新增3000款以上的虛擬現實終端和應用。

  陜西:2026年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鏈規模破千億

  近日,陜西出臺的《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 年)》提到,到2024年,建設2-3個人工智能產業園,新增一批國家級重點項目,新增 100 家制造業企業通過DCMM貫標,加快行業大模型落地應用;到2025年,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30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品;到2026年,建成3個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打造智能算力、智能機器人、智能無人機、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軟硬件等5個產業集群,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鏈規模突破千億元。

  方案以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以場景應用為牽引,聚焦重點工業場景需求和智能產品供給,布局人工智能通用和行業大模型,實施“強基、創智、賦智、聚智”四大行動,夯實技術底座,加強主體培育,優化產業生態,將陜西打造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地。

  例如在“強基”行動方面,要強化算力供給、擴大數據供給、布局大模型。整合省內算力資源,建設省級算力統籌調度平臺,2026年建設運營智能算力達到3000P以上,可統籌的公共智能算力達到西部領先水平。要以應用場景為牽引、智算中心為承載,積極吸引落地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2024年,推動組建陜西省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應用中心,加快行業大模型在工業場景中落地應用。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