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24年人工智能將以三種方式改變能源行業

時間:2024-04-22

來源:智能制造

導語:雖然人工智能在2023年才開始成為主流,但多年來它已應用于各個行業,以優化和自動化運營。在能源領域,我們已經看到人工智能改變了預測性維護、電網管理以及供需預測等方面。

  2024年,人工智能將在改善客戶體驗和減少碳排放方面發揮作用。雖然人工智能在2023年才開始成為主流,但多年來它已應用于各個行業,以優化和自動化運營。在能源領域,我們已經看到人工智能改變了預測性維護、電網管理以及供需預測等方面。

  然而,人工智能仍有巨大的價值可挖掘,特別是在改善客戶體驗和減少碳排放方面。到2024年,我們將看到人工智能在該領域的應用變得更加廣泛和智能,使我們更接近釋放該技術的全部潛力。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人工智能今年改變能源行業的一些關鍵方式。

  1.客戶服務

  機器人已經成為能源供應商客戶服務武器庫中的常見工具。它們能夠提供全天候即時幫助,并能在流量高峰和等待時間不斷增加時幫助供應商擺脫困境。但從歷史上看,這些機器人往往未能提供消費者所期望的幫助水平。

  2024年,機器人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它們將越來越有能力自動、智能地完成任務,而不是像我們傳統上看到的那樣給客戶增加更多工作量,例如指向常見問題解答頁面。它們提供的幫助將根據每個客戶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而不是依賴于千篇一律的自動響應和不靈活的聊天機器人腳本。大型語言模型(LLM)技術的突破將使它們更準確地了解客戶意圖。

  然而,即使復雜程度不斷提高,機器人也并非是所有情況的正確答案。有些消費者和有些疑問始終需要人工干預。因此,人工代理仍將發揮關鍵作用。很快,我們將看到接受過能源特定概念和語言訓練的LLM的出現,這使它們能夠更準確、高效地回答復雜的能源請求。這些助手將自動處理許多更繁瑣和機械化的工作流程,使代理能夠專注于客戶和最重要的人際互動。

  2.家庭能源管理

  為了實現凈零排放,我們需要過渡到智能電氣化家庭。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很高興看到太陽能電池、家用電動汽車(EV)充電器、熱泵、智能恒溫器等的加速普及。這項技術有可能大幅減少我們的家庭能源使用量,將其轉移到一天中更環保的時間,并與靈活性市場互動,動態地購買和出售能源回電網,從而為供應商和客戶帶來更多節省。

  但這確實帶來了挑戰。每臺智能設備都獨立運行。它不知道家里的其他設備在做什么。有時設備會相互干擾,抵消平衡家庭能源使用的好處。此外,了解它們在做什么對消費者來說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因為信息分散在多個應用程序中。

  人工智能的出現,智能能源設備的協調并非小問題。即使是一個配有電動汽車充電器和太陽能電池的簡單家庭設置,要讓這些設備以最佳方式協同工作,也需要一個人工智能系統,該系統可以在單個物業層面預測太陽能發電、家庭使用和電動汽車駕駛習慣,并了解這些與客戶電費如何相互作用。

  到2024年,我們將看到設置、監控和控制單獨的能源設備的繁瑣體驗,被人工智能驅動的全家庭能源管理解決方案所取代,這將增加消費者的儲蓄并減少排放。

  3.電網管理和虛擬發電廠的興起

  電動汽車的普及以及向電網引入更多(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對我們的基礎設施提出了挑戰。如果不加以管理,發電量和消耗量之間的不匹配將越來越嚴重,而且會越來越頻繁。

  通過協調的方式,我們的互聯智能家居將能夠應對這些不平衡現象,形成“虛擬發電廠”(VPP)。將在國家和地方街道層面安排需求,以保持我們日益復雜的能源生態系統的平衡,保護我們的基礎設施并實現更加綠色的能源結構。

  早期試驗很有希望,但通常依賴于消費者在能源企業通知他們即將出現供應高峰時手動調整他們的時間表,這要求參與的消費者在正確的時間在家以便做出反應,并讓他們想出如何最好地利用這種廉價的綠色能源。

  2024年,隨著消費者對人工智能和智能設備的信任度不斷提高,我們將看到更多供應商擁有人工智能驅動的VPP管理軟件,該軟件可以應對不平衡事件,自動安排每個家庭的消費,以免給消費者帶來不便或自掏腰包。

  同樣的人工智能軟件將幫助供應商設計創新的新關稅,讓消費者從參與VPP中獲得經濟利益。

  人工智能在能源領域的持續應用將提高效率、實現自動化并改善服務,使消費者和供應商都受益。或許最重要的是,這項技術將幫助我們更快地過渡到電氣化家庭和可再生能源,加速向凈零排放和下一代更清潔、更綠色的未來轉變。

  原標題:人工智能將以三種方式改變能源行業|觀點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