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韓科研人員在新型半導體材料和器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時間:2024-04-11

來源:全球半導體觀察

導語:據介紹,該項研究首創高遷移率穩定的非晶P型(空穴)半導體器件,突破該領域二十余年的研究瓶頸。這一突破將進一步推動現代信息電子學和大規模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技術的發展。

       4月10日消息,中國電子科技大學和韓國浦項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新型半導體材料和器件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據介紹,該項研究首創高遷移率穩定的非晶P型(空穴)半導體器件,突破該領域二十余年的研究瓶頸。這一突破將進一步推動現代信息電子學和大規模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技術的發展。

  相比于多晶半導體,非晶體系具有諸多優勢,如低成本、易加工、高穩定性以及大面積制造均勻等。然而,傳統的非晶氫化硅因電學性能不足而急需探索新材料。

  目前非晶P型半導體面臨著重大挑戰,嚴重阻礙了新型電子器件研發和大規模N-P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傳統氧化物半導體因高局域態價帶頂和自補償效應,導致空穴傳輸效率極差,難以滿足應用需求。

  科研人員因此投入大量精力開發新型非氧化物P型半導體,但目前這些新材料只能在多晶態下展現一定的P型特性。此外,這些材料還存在穩定性和均勻性等固有缺陷,且難以與現有工業制程工藝兼容。

  在過去二十余年里,科研人員不斷改進和優化“價帶軌道雜化理論”,嘗試實現高空穴遷移率的P型氧化物基半導體,但收效甚微。這也導致專家普遍認為,實現高性能的非晶P型半導體和CMOS器件是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戰”。

  鑒于此,中韓科研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穎的碲(Te)基復合非晶P型半導體設計理念,并采用工業制程兼容的熱蒸鍍工藝實現了薄膜的低溫制備,證明了在高性能、穩定的P溝道TFT器件和CMOS互補電路中的應用可行性。這項研究將開啟P型半導體器件的研究熱潮,并在建立商業上可行的非晶P溝道TFT技術和低功耗CMOS集成器件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