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能源汽車價格戰又來了?!!還有一條路子——出海

時間:2024-02-03

來源:?連接器世界網 江雨婷

導語:短期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處于無序競爭和行業內卷的狀態,多方勢力角逐,出海既是應然也是必然。

剛剛過去的一年,新能源汽車助力中國汽車產業上交了一份優秀答卷。
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37.9%,滲透率達31.6%,不斷突破國家2025年的滲透規劃。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樣的選擇。
但也是在這一年,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正式進入了淘汰賽。準確來說,2023年1月6日特斯拉中國部分車型降價,正式打響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價格戰的第一槍。
過去的12個月里,車企先后開啟了3輪大規模的價格戰,他們多次以降價、優惠的方式來爭取消費者,以價換量的策略使得本就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彌漫起層層硝煙。
很顯然,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分答卷背后,是敏感的價格讓利。
2024年,1月11日,理想推出2023款車型的優惠活動;1月12日,特斯拉中國再次公布了一系列車型售價調整信息,隨后,比亞迪、零跑、蔚來、哪吒等車企也陸陸續續發布調價、補貼、優惠等公告。這似乎與2023年的情況一脈相承。
1月19號,工信部就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副部長辛國斌回顧2023年的車市便提到,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特別是以內銷為主的企業還沒有實現盈利,車市也存在著一些無序競爭行為;部分地方和企業還存在盲目上馬、重復建設新能源汽車項目情況。
同一天,在2024長安汽車全球伙伴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榮華也表示,盡管中國目前的新能源乘用車自主品牌有70余家,加上外國合資品牌預計有100余家,但是實現盈利的卻只有4~5家品牌。
其實,去追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史,你會發現在當初車市最熱鬧的時候,約有300多家企業爭先搶后入局,其中不乏有一些無技術、無產品、無產線的企業混入其中。然而,大浪淘沙,存活下來的新能源企業數量已逐年減少,至今只剩1/5。
如今仍在頑強生存但產銷量吊車尾的車企,在激烈的競爭下明顯是岌岌可危,馬太效應顯著。
朱榮華稱,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迎來了最動蕩、最內卷、最激烈但也最精彩、最期待的時刻。
是風口,也是虎口。
價格戰的背后邏輯就在于刺激整車消費數量,以此規模增量以降低供應鏈與整車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操作上也有企業增量不增利,虧損狀況不見好轉反而加重。
業內有一句說法,衡量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生命力,就看它多久實現整車累計產銷100萬輛。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許多中尾部的車企在還未達到百萬門檻之前,就已經被淘汰洗牌。要延長生命線,便需要充足的資金流、多樣的銷售渠道以及穩定的產業供應鏈。
因而,車企與資本合作,已經擺上了桌面。
此外,還有一條路子——出海。
短期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處于無序競爭和行業內卷的狀態,多方勢力角逐,出海既是應然也是必然。朱榮華提到,這種出海戰略并不是僅限車企本身,要保證穩定的業務,相關的零部件產業鏈也必須參與,構建出一個完整的全球新能源汽車研產銷體系。
無論是與資本合作還是出海尋求新的市場,車載連接器作為上游配套企業,時刻與車企保持在同一戰線。同時,連接器廠商也有必要思量當前已有的車企客戶業務規模,適時拓展車企客戶數量,爭取綁定大客戶,以穩定自身業務訂單。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