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你肯定想說,這電機有啥好卷的?其實啊,這電機對于電動車的分量,一定不亞于發動機對于燃油車的重要性,盡管在三電系統中,電池所占的比重最大,但電驅系統的先進與否,往往能夠決定一輛電動車的上限。
以目前主流的純電車型為例,其以電機為基礎的電驅系統主要包括電機、電機控制單元(電機控制器)、減速器等三部分,也就是業內常說的三合一電驅,這部分零部件的制造成本大約占整車的10%左右,雖然與電池動輒40%的相比,不算特別貴,但在電池技術已經陷入短暫瓶頸的當下,廠家也開始琢磨起了如何在這一方面整點新活兒。
早些年,為了提高電動車續航,大多數廠家的關注點都集中在電池上,畢竟那個時候,只要舍得砸錢,舍得把電池做大,那么續航水平就能夠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升,但隨著這種提升限度逼近物理極限,單靠堆料電池提高續航的方式,已顯然變得很低效。而這時,如何讓電能更加高效的轉換為動能,成為了下一個增加續航的關鍵技術點。
而早期的電驅系統,主要采取的是各個零部件單獨布置,再通過線束進行連接的構造方式,這樣做的壞處也顯而易見,那就是整個系統體積龐大,能效水平低,因此最近兩年,不少廠家開始朝著把系統做小做精的方向努力,也就是我們經常在PC行業里聽到的,多合一集成化。
以今年內各大上市新車的宣傳來看,我們就能看出,電驅內卷的態勢。
比如今年3月,賽力斯就推出了全新的DE-i超級電驅智能技術平臺,該平臺不僅使用了先進的為三合一電驅系統,還將電機、電池、電控等部件集成到了一起,其集成化的思路非常明顯。
而在今年9月4日舉辦的長安汽車第三屆科技生態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正式宣布,長安汽車正在開發的七合一?“超集電驅”,已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緊接著在11月,2023年啟辰品牌煥新暨秋季新品發布上,啟辰也推出了基于新平臺打造的集成化超級電驅系統,這套系統有多高效呢?引用啟辰首席技術官王峰的話來說就是“擁有十合一的超高效電驅動,工況效率最高超過91%。”
對于上述廠家爭相追逐集成化電驅的趨勢,來自中國工程院的陳清泉老院士認為,這與這種技術發展所能帶來的超高性能收益有關,他說:“動力總成從原來的分體式走向三合一,電機、電控系統現在成多合一,多合一包括的面更大,除了電機、電控、傳動系統外還包括車載連接器。通過多合一,成本下降,性能提高,體積減少,性能改善?!?/p>
此外,他還認為:“多合一,通過整合功率密度提高、效率提高、噪音降低。不僅僅是物理的融合,功能上也發生融合,所以噪音也減少了。”因此,采用新電驅技術打造的電動車不僅能夠獲得更好的續航,還可以變得更加安靜和舒適。
當然,集成化電驅所帶來的也并不全是優點,比如集成電驅對工藝要求比較高,這必然會降低良品率,進而帶來成本上的增加,其次集成化的東西一旦發生故障,基本都只能整體進行更換,這無形中也增加后期的維修成本,由此可見,和當年的內卷電池的模式一樣,當下集成化電驅很難做到大規模的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