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7月份,國內芯片產量增長4.1%至292億片,而這已經是連續第四個月正增長了。
要知道從2022年1月到2023年3月,連續15個月,都是同比負增長,現在連續4個月正增長,算是徹底扭轉趨勢了。
有網友表示,這真的是“春江水暖鴨先知”了,全球芯片產業復蘇,是從中國開始的,目前全球其它國家和地區的芯片企業還在低迷中,但中國芯片產業已復蘇了。
事實上,這個并不意外,中國作為全球電子產品制造基地,全球70%的電子產品,包括手機、電腦、電視、游戲機等,全在中國制造。
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75%左右的芯片,在制造出來后,都會賣到中國來,然后在中國制造成各種電子產品,再銷往全世界。
而中國的芯片自給率約在30%左右,所以只要全球的芯片產業一復蘇,那么中國的芯片產量馬上就就會迅速增長,因為近水樓臺嘛。
目前在經歷了2022年一整年的頹勢之后,全球的芯片產業已經有了復蘇跡象,所以國內的芯片產量早一步,先增長起來了。
當然,從另外一方面來講,這也說明中國芯片產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才能夠在全球復蘇的時候,先行增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從芯片進口量來看,也慢慢開始恢復了,海關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單月集成電路進口量為424億片,較上個月增長2.6%,而這個數字,也可以被認為是全球芯片回暖的證明之一。
不過,從今年來看,前7個月,芯片進口總額下降21.6%至1913億美元,可見整體還處于低谷期。
接下來就看中國本土的芯片產量,會不會一直持續增長了,如果本土產能增長速度,遠大于進口增長速度,就能夠說明芯片自給率再次提升了,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