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樣的智慧農業智能控制設備,讓溫室內蔬菜等種植,基本實現全過程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
噴霧系統
智能種植床
監控系統
水循環溫控調節
水肥控制系統
電腦終端云計算
……
春季蔬菜新鮮上市,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餐桌上的新寵,豐富了“舌尖上的味道”。而今科技讓農業生產從“體力活”轉向成了“技術活”,智慧農業為現代化農業注入了新活力,也給鄉村振興帶來了新希望。
“物聯網+農業”,不僅讓蔬菜產業化種植更方便、高效,還大大節省了人力、時間。各式各樣的智慧農業智能控制設備,讓溫室內蔬菜等種植,基本實現全過程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
智慧農業已經讓全國多地的蔬菜種植戶嘗到了“科技甜頭”,“蔬”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蔬菜,是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黨寨鎮陳寨村的名片和標志。如今,陳寨人搭乘鄉村振興“快車”,依托農業生產與科學深度融合,使蔬菜種植朝著全面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比如建有玻璃智能日光溫室,集供電供暖、物聯網、智能溫控等系統為一體,借助電腦終端云計算與大數據分析研判后做出自動調節指令,提高作物品質與產量。
在黃陂區六指街道劉灣村,可滿意農業基地園區一派豐收景象。據悉,一蔬菜智慧種植基地,通過物聯網升級改造,現代農業精細化管理,年產蔬菜400余噸。“物聯網+農業”讓種植更方便高效,如結合物聯網,基地建設了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自動化灌溉;通過監控系統,實時獲取大棚監控畫面,全天候查看蔬菜長勢,起到安防作用。
再如太康縣近年來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科技產業,實現對大棚環境的精準控制,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通過建設智慧大棚(四周裝有噴淋、遮陽、傳感器等智能設施),可以自動調節棚內的溫度、濕度、風速、光照等,有效解決現階段設施農業管理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無數據支撐和管理不方便等問題,提高了現代化水平,助力鄉村振興。
我國非常重視智慧農業的發展。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加速農業信息化建設;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智慧農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發展。
筆者相信,隨著國家的重視,政策的加持,智慧科技賦能“菜籃子”,讓現代農業更有“價值”,助力鄉村振興。